來源:幼教網 2018-03-20 13:43:34
教師:兩個公式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把它們寫作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板書公式)這個公式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學生思考后討論得出:公式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教師:這個公式對嗎?我們來驗證一下,請拿出你們的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把它剪開。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后討論。
學生:我發(fā)現剪出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是相等的,也就是說三角形的面積確實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我們推導出的公式是正確的。
4.例2教學
教師:要求三角形的面積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引導學生思考后討論匯報。
學生: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師:想試試用公式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學生:想。
教師:(課件出示例2)三角形的高和底分別是多少?
學生:三角形的高是4cm,底是5cm。
教師: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嗎?
學生計算后匯報,三角形的面積是10cm2。
教師:你是怎么算出結果的呢?
(學生匯報,略)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九第1題。(學生思考后討論,并全班匯報)
(2)練習十九第2題。(先學生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我們是怎樣探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通過對公式的探討你有哪些體會?
學生回答略。
【評析:本教學案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充分應用在前面掌握的學習策略來學習新知識,把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遷移到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上,這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為后面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剪一剪、拼一拼建立表象,在表象的基礎上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做數學”的過程。三是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生成,在探索公式的過程中不斷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用這種體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面積公式的探討。四是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拼出多種多樣的圖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來推導面積計算公式,體現了課程標準中“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fā)展!
三角形的面積(一)(教學片斷)
教師:我們在上一節(jié)課的練習中,做到練習十八第9題時,做過這樣一道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十八第9題:下面是用兩塊同樣的三角形木板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1)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面刷上油漆,大約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2)每塊三角形木板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在那節(jié)課的練習中,你是怎樣解答這道題中的第2個問題的?
抽學生回答:我是這樣想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用這個公式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后,再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均分成2份就行了。
教師:能把你計算的算式寫出來嗎?
學生寫出:4×3÷2。
教師:同學們都是這樣做的嗎?這里老師有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用4×3呢?
學生:用4×3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你為什么又要除以2呢?
學生:因為這個平行四邊形是兩塊同樣的三角形木板拼成的,要求一塊三角形木板的面積,就要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均分成2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