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12 15:31:04
綜合考慮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我們把露營活動安排在白天,邀請社區(qū)民警隨行以確保安全,并請個別家長志愿者幫忙把帳篷、中餐食材、水果等重物運上山。為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教師提前一周和幼兒商議計劃,啟發(fā)幼兒預想在山上生活一天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進行討論,以尋求解決辦法。比如,針對“山上要上廁所怎么辦”的問題,大家一致認為要把帳篷搭在公共廁所附近的平地上;針對“午餐和下午點心怎么準備”的問題,大家決定自制飯團和水果沙拉;針對“山上最好做些什么事”的問題,大家認為要做那些適合山上做的事,去發(fā)現(xiàn)山林的秘密;針對“捉蟲和玩的時候迷路了怎么辦”的問題,大家認識到要注意野外安全,不能獨自鉆到樹叢里去;針對“有些蟲子有毒不能碰,怎么辦”的問題,大家認為要帶上鑷子和玻璃瓶去捉蟲。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嘗試引導幼兒自主設計活動方案,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山上的吃、住、行、玩。比如,為了增強幼兒出行的計劃意識和為活動預熱,教師還在活動前幾天組織了一次“露營用品曬一曬”的分享活動,讓幼兒與家長一起采購物品,并把準備好的背包帶到幼兒園,大家在討論的基礎上對隨身所帶的物品做了取舍,保留了毯子、水壺、捉蟲工具、寫生本等必需品,對體積大的玩具、重的繪本以及飲料作了精簡,以減少背包重量。最后,每個人繪制了行李清單、時間表。在真實問題的解決中,幼兒的計劃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有了周密的準備,那天孩子們自己打好包,背上行李負重登山,沒有一個人喊累,他們還互相幫助。經(jīng)過一百多級臺階和斜坡,就到了山頂公園的大平臺。幼兒先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住”進家長志愿者幫忙搭好的帳篷小憩,各自給小“家”取一個有趣的名字,然后跟著教師分頭到各條小路尋找蟲子。一路上,孩子們找到了螞蟻、瓢蟲、毛毛蟲、蚱蜢等,如獲至寶。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在玻璃瓶口上預留了氣孔,而有的孩子沒有留,于是就讓他們互相比一比“蟲子住在哪個瓶子里更舒服,為什么”,思考“如何讓蟲子一直活著”,以引發(fā)幼兒對蟲子生命基本需要的探究,產生尊重生命的意識。帶著網(wǎng)兜想捉蝴蝶的幾個女孩因為走了好長一段路都沒有發(fā)現(xiàn)蝴蝶而垂頭喪氣,教師就拋出問題:“想一想,蝴蝶為了生存需要采食什么?”并帶領她們走到一片草叢邊,“那里有許多花!真的有蝴蝶!”孩子們驚喜的叫聲響徹山林。雖然為了保證安全,孩子們最后并沒有抓到蝴蝶,但意識到了蝴蝶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能提供充足食物的地方就可能有蟲子。當然,捉蟲過程中孩子們還有更多發(fā)現(xiàn):樹墩上有一圈圈的年輪、樹根上有白色的蘑菇、樹干上有“眼睛”、松樹樹干上倒插著藥瓶……孩子們自發(fā)地交流著,“數(shù)一數(shù)年輪有幾圈,大樹就有幾歲呢!”“為了預防松毛蟲來吃葉子,松樹得喝藥,這塊牌子上說上面有毒不能碰哦!”一個小時的探究活動對幼兒來說更像是一次冒險,滿足了他們的探秘心理,使他們收獲了諸多“寶貝”,豐富了他們的認知經(jīng)驗,同時也觸發(fā)了他們對大自然更強的好奇心。
中飯時間到了,山上不許生火做飯,孩子們便戴上一次性手套,自己取黃瓜、肉松和火腿腸捏飯團,感受野餐的美味。吃完飯,大家趕緊躲進帳篷,擠在一起分享繪本故事,說說悄悄話,體驗和好朋友同住一個帳篷、睡在地鋪上的美妙與溫馨。點心時間,孩子們自己拌水果沙拉,也不忘給辛苦的警察叔叔和家長志愿者送上一份。山上的生活多了一分野外生存的挑戰(zhàn),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同伴間的互動讓幼兒體驗到了團隊的重要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