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3:44:37
懂不懂得審美直接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情調、人生態(tài)度、精神境界的塑造。懂審美的人往往能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更多的樂趣,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美好,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影響到其精神層面,從美好的事物和人性中使得自己的心靈得以進化和熏陶,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懂審美的人,則往往生活缺乏情趣,活得乏味、苦悶,從而形成怨天尤人、憤世嫉俗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尤其是誤把丑當作美的人更會使得自己的精神遭受污染。
我們往往只會大發(fā)感慨,為什么孩子會越來越美丑不分,亦或把孩子審美缺失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的不利影響,可家長又是否意識到作為家長其實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社會競爭之激烈不僅影響孩子、同樣也影響家長,并且家長的感觸更深刻,所以,孩子從小就被安排了去學各種各樣的東西,最好是學習成績一流,又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走的是整個一培養(yǎng)才子、才女的路線?梢灾v,為什么孩子越來越難教育、越來越美丑不分,原因正在于此。
在應試的壓力之下,孩子每天從早到晚的在校學習,回到家以后又要忙著補課、做作業(yè),好不容易有個雙休日,反倒是趕場式的忙著上各種培訓班。這樣一來,孩子成為了一部機器,審美的天性沒被挖掘出來,反倒被壓制了。審美境界固然與藝術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沒有必要讓每個人都懂得去欣賞達芬奇的“蒙拉里莎”,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一種意識的培養(yǎng)。當孩子生活的一切都被機械式的安排以后,是不可能主動去挖掘身邊的美,體會到身邊的美的。正如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指出的那樣,“人類存在著感性和理性相脫離的現象:感性脫離理性使人變成動物;理性脫離感性使人變得僵死。”而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機械式的安排中被僵死了,這也是為什么孩子琴棋書畫都學了,但為什么還是很苦悶的原因所在。本來這些東西的學習應該有助于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心靈的陶冶和凈化,可因為孩子對這些東西的學習往往也是被安排了的,也是僵化的,所以,對大多數孩子而言,本來學校學習負擔就很重,課外的這些被家長安排的學習就只能算作是雪上加霜了,并未起到正面的凈化心靈的作用。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孩子覺得生活很無趣,就會去尋求刺激來解脫,而丑陋的東西往往又能滿足孩子尋求刺激的需求,這樣一來,虛擬世界中的暴力、*,社會生活中的酗酒、賭博、吸毒等惡習這些丑陋的東西就占據了孩子,在這些東西的污染之下,孩子審美取向漸漸也就出現了偏離,這也就是為什么孩子會越來越美丑不分的原因。毫不客氣的講,孩子審美的缺失就是被父母機械的安排而壓抑形成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