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熊老師的藝術課 2018-05-06 14:44:46
什么是繪本?
自由生長的的思維
熊亮/文
繪本在我心目中從來不是一種特定工作,而是一種有趣的思維方式。
它有四個特點——
綜合語言思維
結構性思維
自我思維成長的空間
重新發(fā)現(xiàn)的能力
我們所教的也不是繪本的技藝,而是以繪本作為一種工具,進行藝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
綜合語言思維:
在技術上,繪本需要寫作、繪畫、平面設計等等多種藝術語言結合,但并非文字+繪畫+設計,而是完全融合于一起進行思考,類似于一種全息的思考方式。
我有幸拜訪許多優(yōu)秀的繪本作家,常討論的問題是:你如何想故事?先有故事還是先有畫面?事實上在繪本作家頭腦中并不區(qū)分這些,構思是一種全息形態(tài),文字、視覺、潛意識、聲音和節(jié)奏無差別糅合在一起。他們的思考方式甚至不是線型的,而是整體的開頭、關聯(lián)、結尾、顯性線索和隱性線索都在腦海一時呈現(xiàn),繪本作家要做的就是靜觀,然后出手捕捉到自己的思維,把它放在紙上。
這些繪本作家們,頭腦中發(fā)生什么樣的轉變?一定有些原因,使他們消除了各科語言間的墻壘。普通課堂中教育就是分類和定義,各科各類,各種語言,分別思考,然后灌輸概念,我們小時候都是這么教大的,所以很難理解全息化的思考方法。
所以我們要進行的是交錯的學習方式,詩歌、繪畫、音樂、設計,通過對不同藝術形式的對比,從而拋開表面形式,進而更深地理解藝術背后的語言關系。相比單一模式的學習,綜合思維會讓我們舉一反三。
結構性思維:
作為一個有經(jīng)驗的思維捕捉者,通過讀一本書、觀察一幅畫、聽一場音樂會或是一場科學報告,或者就僅僅是跟他人日常的聊天,他們都會不自覺地想:“啊,這真是一種絕妙的結構(體系)!”
現(xiàn)在更多的家長在關心孩子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想象力,那這二者哪個更重要呢?如何既具有學習力又充滿創(chuàng)造力呢?事實上,灌輸式積累的知識也許因為缺乏自我觀點而沒有想象力,而天馬行空的想像也可能因為缺少知識而只是流于胡想。
我也見過很多大學生因為太多被動式學習而缺少創(chuàng)新的能力,或是相反看似有太多創(chuàng)新能力,冒出一堆古怪新奇的想法,但都是碎片,沒法形成深度和廣度的體系。這些都是缺乏結構性思維的原因,我們需要學習一種抽象思維的能力,把碎片拼入整體,把片段接入體系,把自我的定位置入更大的文化脈絡中。
繪本有一種有趣的方法,比如我們開始了解一個文本,無論是小說、詩歌或者是自然科學,除了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知識和細節(jié),我們更關心這個項目的結構和系統(tǒng),就像把這個結構系統(tǒng)抓出來,放到我們的思維空間中,觀察它如何形成和演變,然后把它轉變成圖文結構或影像,文字、繪畫等各種藝術形式,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想象力,而是將知識運用、轉化并衍生出新的體系的能力。
在繪本教育中我們會一直讓大家學習如何了解結構和體系,這聽起來特別抽象,其實包含都在創(chuàng)作里,但當你做了幾本繪本,從選題到策劃、主題研究、結構設計、通過寫作和繪畫創(chuàng)造性呈現(xiàn)作品,一整套做下來,自然明白什么是結構思維,也自然會形成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
自我思維成長的空間:
“自我”這個參照點非常重要,即使你能夠擁有廣博知識和嚴謹?shù)南到y(tǒng)思維,但創(chuàng)造力也不會發(fā)生,只有將自我納入進來,以自己作為一個參照點,才會有你自己的東西出現(xiàn)。
另外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我比較建議由點入面,先尋找一個你喜歡的藝術家,學透了,再去做橫向縱向學習,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遠遠未學透或是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
繪畫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畫家或風格,不斷練習,不止是像之前的學習臨摹了,我們要嘗試運用在創(chuàng)作中,要耐心地給予時間,等我們將手法和語言更深入了解之后,有一段持續(xù)地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學習新的,這樣你就獲得一個熟悉的參照點,在比較中學習起來才有方向。
閱讀和寫作中也是一樣,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困惑,看得多忘得多,其實這跟自我參照點沒在里面有關,如果你有自己的觀點,那么閱讀就像與智者對話,在頭腦中有互動,有比較就有方向和體系,跟盲目讀書是完全不一樣的。寫作亦是,沒自己的觀點參照著根本下不了筆,只能按照作文八股記流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