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5 16:27:18
一、調動學生內在的數學思維能力
1.設定正確恰當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符合新課標,要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相適應。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數量關系,把握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數理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我以學生已經掌握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知識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思考能否變圓為方?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將圓分割拼成一近似長方形的物體,讓學生分析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再通過推理、計算,概括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創(chuàng)設生動和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輕松、自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fā)性、 層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但又不能超越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夠積極地指向學習的中心目標。
當然除了定向思維的訓練,我更加注意加強學生逆向、橫向、縱向、多向思維訓練。應用題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根據條件提問題”,在中低年級對學生進行“提直接與條件相關的問題”的訓練;在高中年級對學生進行“從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據條件能夠解決的問題”的訓練。學生從分步解答問題到列綜合算式解答、從用一種方法解答到用多種方法解答,都體現了思維訓練的漸進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會了科學地思考并培養(yǎng)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3.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fā)思維潛能。在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要逐漸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發(fā)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內容來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來進行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yè)練習,鞏固、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yè)練習的目的是要進一步鞏固學生思維,但是學生通過有組織、有層次、有強度的課堂學習,頭腦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在設計作業(yè)時,一定要注意緩解學生思維的緊張。要盡可能地設計游戲、探險、尋寶等趣味活動,增大口頭訓練量,減少書面訓練,加強實踐操作。以合作練習代替學生單獨的冥思苦想,實現題型多樣化、靈活化、適用化、趣味化。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了學生智力。同時作業(yè)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各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現“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次達標”的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