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5-02 21:55:0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鄂教版六年級品德下冊《人類唯一的家園》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八課《人類唯一的家園》。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利用現(xiàn)代化媒體的傳播,對地球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們知道人類登月和探求火星生命起源的科學事例,而且對這類事例比較感興趣,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來查找需要的學習資料。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可以通過查找人類登月和探索火星的相關學習資料,使自己對這兩類事例有更深的了解。結(jié)合課本中介紹的內(nèi)容,學生可能對人類探索宇宙的行為更加感興趣。在了解了“生物圈2號”的實驗后,學生可能會感受到人類對現(xiàn)有地球環(huán)境的破壞并對此感到惋惜。這對于提升學生對地球母親的贊美之情。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類努力探求另一個生存環(huán)境的過程,從中體會到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教學難點是,了解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條件,理解只有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在突破教學重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課本中提到的事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例,應該抓住這幾個事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了解,從中體會那些為科學實踐和探索而犧牲的英雄們的可貴精神,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有的學生可能找不到與課本事例相關的資料,教師有必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查找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作為學生認知的一個補充。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贊美地球”,可以在第二個話題的教學中完成,也可以單獨成為一課時的活動內(nèi)容。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首先以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為出發(fā)點,讓學生了解人類對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探索行為;其次從對其他星球與地球生存條件的系數(shù)比較中,讓學生感受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怎樣的;再次用“生物圈試驗”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為人類創(chuàng)造另一個生存的家園而做出的努力,從實驗的失敗中體會人類探求其他生存空間的艱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地球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第一課時:了解人類探測月球和火星的知識、延伸話題,向宇航員致敬、比較月球、火星與地球的情況,得出結(jié)論。
第二課時:了解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贊美我們的地球母親。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科學家正在為創(chuàng)造人類生活的另一個家園而做出努力,感受地球是目前人類生活的唯一家園。學會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環(huán)境。
能力目標:在對地球、月球和火星的生存環(huán)境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得出地球是目前人類生活的最佳選擇。
知識目標:知道地球母親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物質(zhì)基礎。雖然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但仍沒找到比地球更合適的人類居住地。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類努力探求另一個生存環(huán)境的過程,從中體會到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獨一無二的。
教學難點
了解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條件,理解只有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和查找人類探索月球和火星的相關圖片與文字資料,也可以制作成CAI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并了解人類對哪些星球進行了探索,了解美國“生物圖2號”實驗。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46-P47頁內(nèi)容,話題為“人類尋找另一個‘地球’的努力”。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48-P49頁內(nèi)容,話題為“‘生物圈2號’的啟示”。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了解人類探測月球和火星的知識
1.學生看課文中登月的內(nèi)容,思考:讀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你有什么感想?
2.了解人類探測火星的知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