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俠名 2018-03-06 15:09:50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2018年魯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伯牙絕弦》教案設(shè)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興趣。
	
	  2.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悟、情景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鐘子期”之間“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shè)計:
	
	  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閃光。瞧,這顆顆珍珠,你能將它收入囊中嗎?
	
	  出示與知己好友相關(guān)的詩句;
	
	  (1)海內(nèi)存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又送王孫去,
	
	  (4)有朋自遠方來,
	
	 。5)士為 者死。
	
	  請任選一句填空。相機提問:第(2)句作者是誰?第(4)句出自哪里?
	
	  一、揭示課題,質(zhì)疑“絕弦”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發(fā)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時候的一個文言文故事,出示課題:《伯牙絕弦》。誰來讀題。指名讀,老師評價:第一次就把最難讀的一個 “弦”字讀準了;讀得清晰響亮,字正腔圓。 讓我們一起讀課題。齊讀課題。
	
	  2.了解伯牙,解釋“絕”是什么意思?(斷絕)“絕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斷琴弦)師:“絕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斷琴弦”,其實還指不再彈琴
	
	  3.伯牙是名滿天下的琴師,應(yīng)該愛琴如同自己的生命,為什么要絕弦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故事。
	
	  二、反復(fù)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jié)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讀通順了嗎?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味。下面我們再來讀一遍,這一遍在讀的時候,注意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3.指名讀課文,評價1: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老師還沒有作任何講解,他就能讀得這么通順,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開了很好的頭,誰還想讀一讀?評價2: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jié)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jié)奏美與韻律美。
	
	  4.老師最喜歡這兩句話,師范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們也來讀讀,可以想象古人說這句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來讀。
	
	  5.這篇課文中這句話最難讀,誰來試試?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幾遍讀下來,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文章寫了哪兩個人?板書:伯牙 鐘子期
	
	  鐘子期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鐘子期,楚國人,生活在漢水邊,是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
	
	  2.課文哪句話寫出了他倆的的特點?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1)這句話中的哪個詞突出了他們的特點?(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這句話連起來就是——
	
	 。2)指名讀,請讀出你的理解。
	
	 。3)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我們一起來讀出他們的特點。齊讀。
	
	  3.同學們,課文哪兩句話具體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特點?請用“——”劃出來 。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讀讀這句話,想想從什么地方體會出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聽?
	
	  ——評:真好,你把古文內(nèi)容理解了。從哪個詞看出是心里想到?(志)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的腦中浮現(xiàn)出了什么樣高山?(板書:高山)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指名說。
	
	  (出示:高聳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聳立、巍然屹立、雄偉挺拔)齊讀詞語。
	
	  *你看,那么多畫面鐘子期用哪一個詞表達出來的?(“峨峨兮”)這古人寫話如此簡潔,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還從哪個詞感受到山的高?(泰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泰山巍峨的氣勢來。
	
	  *當伯牙的琴聲表現(xiàn)高山,鐘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聽的子期。溺娮悠诘脑捴心睦镞能看出他善聽?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