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2-23 14:14:41
。ㄈ﹥(nèi)容感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破敗衰亡,城中草木依舊,物是人非,更加凸顯哀傷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情至深,哀傷之情深入骨髓,善喻善感,詞格生動, 感悟時局花兒落淚,離愁別恨,觸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zhàn)火不斷,家書難求,思家念親之情濃烈) 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小事件展現(xiàn)大手筆,將憂國之情推向極致)
1、詩歌有極強的畫面感,本詩也不例外。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善于抓住詩歌的意象,盡量利用想象的方法去體會詩歌呈現(xiàn)出的畫面感,體會詩人那種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特色。
A、山河破碎、草木深沉,國家處于一片風雨飄搖之中。春景撩人,于亡國的心境格格不入,顯得不合時宜。(都城春景,國都敗象)
B、感時傷懷,觸目花淚流,恨別驚鳥心。(獨傷天地傷)
C、烽火三月,尸殍遍野。家人音信杳無,家書是何等的彌足珍貴。(戰(zhàn)火連連,尸骨如山)
D、憂愁的白發(fā)早已散落凋零,發(fā)簪早已羞于對白發(fā)的裝飾,“不勝簪”的白發(fā)正好襯托出詩人的亡國之憂。(搔手弄白頭,垂暮晚景憂)
2、詩歌賞析:
國破家亡,時局動蕩,都城呈現(xiàn)一片衰敗之景。感悟時事,人的心境極度悲傷,似乎連花也掉淚,鳥也傷心。連綿的戰(zhàn)火阻斷了親情往來,家書難求,憂愁的白發(fā)日漸稀少,連發(fā)簪也插不上了。
三、教學探討及互動交流
抓住重點字詞,讀懂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情感。
問題:
1、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破,深,感時、濺淚,恨別、驚心。白頭短,不勝簪。
2、哪些詞語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的思家念親之情?
烽火三月(連),家書萬金(抵)。
3、互動環(huán)節(jié)(突破教參,引導學生對詩句作開放性的理解,打破固有思維模式)
探討:“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中,對“草木深”一詞的理解。 抓住“草木深”一詞作探討。對此句的理解,可根據(jù)學生的層次、傾向性等作分析。
“草木深”作兩種理解:
?、繁茂迷人的草木,與亡國的慘象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作者的亡國之情。 ?、繁茂的樹木叢中雜早叢生,無人打理,凸顯京城荒涼衰落之象。
A、國家衰亡,山河依舊,昔日繁華的長安煙花之城,如今在戰(zhàn)火中早已破敗不堪。都城春天依舊,景致迷人,亡國之人怎能醉心于如煙的美景?
B、草木依舊,物是人非;草木雖繁茂迷人,但無人打理,所以雜草叢生,國都早已荒寂一片。渲染出一種國之將亡的凄傷。
4、學習詩歌將寫景、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
寫景中蘊含抒情,為下文的抒情敘事作總體鋪設。“國破”是敘事抒情的前提,“破國之憂”是整首詩的情感主調(diào)。
詩歌寫景中抒情,抒情中含敘事。寫都城春景,抒亡國之情,寫生活小事,抒亡國之憂,詩人將寫景、敘事和抒情藝術(shù)地交融在一起,不著痕跡,技法高超,值得借鑒。
四、教學拓展
1、學完這是詩,你認為詩中有無對戰(zhàn)爭殘酷的描寫?談談你對戰(zhàn)爭的看法。
2、國破家亡,無國哪有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安康,國家衰亡,外族凌人。中日釣魚的爭端就是國家衰敗的遺瘤!
3、世界為何硝煙不斷?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五、教學小結(jié)
《春望》可作“望春”解,是杜甫的一首憂國傷時之作。讀此詩,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出詩人那憂國憂民,思家念親的情懷。
詩歌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描寫生活場景細膩感人,“白發(fā)”更是襯托了詩人對國之憂慮,越搔越短的白發(fā),更是將詩人的愁苦推向了極致。家人因戰(zhàn)事而潰散,烽火中的家書又何止萬金之重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