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重慶站 作者:南大街 2018-01-11 14:13:30
-2-
1920年12月26日凌晨,隨著一聲哇哇大哭,29歲的年輕教授陳鶴琴初為人父。兒子的降世不僅帶給他“初為人父”的喜悅,也為他觀察研究兒童行為、心理提供了最佳途徑,使他的兒童教育研究探向更深處。
他給兒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一鳴”。家是他的實驗室,妻子和母親是他的兩位最得力助手,兒子則是他的工作“對象”,而他的“成果”就是兒子出生之后的真實記錄: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點09分生的;生后2秒鐘就大哭,一直哭到2點19分,共連續(xù)哭了10分鐘,以后就是間斷的哭了;生后45分鐘就打呵欠;生后2點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經(jīng)過長達808天的觀察實驗,他用文字和照片留下十余本詳細記錄。根據(jù)這些一手資料他寫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本土化兒童心理與兒童教育研究著作,特別中國兒童心理學的奠基性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不但在1949年之前一直是權(quán)威著作,就是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陳鶴琴運用的兒童早期發(fā)展的追蹤研究仍然被視為典范。
在陳鶴琴看來,兒童不是“小人”,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心理不同,兒童時期不僅作為成人之預備,亦具他的本身的價值,我們應當尊敬兒童的人格,愛護他的爛漫天真。
陳鶴琴主張“活教育”教學原則,首先就是“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讓他自己去想”;“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讓他自己去做”。他們將兒童作為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的“填鴨”或“暖水瓶”。我們教育兒童,亦當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為知識的門徑,我們當利導之。我們有些父母常常摧殘這點好奇心,禁止兒童“多嘴”、“饒舌”,這實在令人痛恨之極。
種種觀點,迄今仍振聾發(fā)聵。
陳鶴琴發(fā)明的搖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