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0 21:45:3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英語論文《笑影燦爛》,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摘要]
0—3歲的托班幼兒只有在每日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地累積、鞏固英語知識,通過各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采用多種感興趣的活動形式,使幼兒才能自覺地、主動地、樂意地學習英語。因此,本文從諸多方面闡述了托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該如何鼓勵、引導幼兒去學習英語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托班幼兒、英語、學習環(huán)境、教學形式與方法
《新綱要》中表明,只要教師有計劃、有意識地對幼兒語言發(fā)展進行開發(fā),就會有不小的收獲。其實,幼兒要比成人學習英語更有優(yōu)勢,他們會用模仿或其它自然方式來學習一種、二種甚至是幾種語言,而且還不會混淆。
因此,我針對英語教育對托班幼兒發(fā)展產生的意義進行了有關的探索和研究。作為一名托班的英語教師,經過實踐的感觸、理論的熏陶,我發(fā)現真正能讓幼兒感興趣、面貌一新、高效率的接受英語的方式就是將“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讓幼兒在快樂中學英語!”
一、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注重隨機教育。
隨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體現著。幼兒從早晨入園,禮儀崗的老師就會以熱情地態(tài)度,友好地和幼兒打招呼:“Hello!Goodmorning!Howdoyoudo!”進入班級后,班主任也會微笑著對幼兒說:“Goodmorning!Nicetoseeyou!”讓幼兒自一進園就已感覺到溶入了這個良好的英語氛圍中。在教學活動之前,幼兒坐立不安,人聲吵喳時,一句“Pleasebequiet!”“Pleasesitdown!”即可讓幼兒鴉雀無聲,安靜地與小椅子交朋友。在吃飯之前說:“Let’sgotoppandwashyourhands!”吃飯時間到了,“It’stimeforlunch!”當有小朋友打架,我會讓他們相互道歉:“I’msorry!That’sOK!”這樣容易深入幼兒心靈。吃水果或點心時,我會問一問:“What’sthis?”他們會說:“Apple/Banana……!”然后說:“Hereyouare!”“Thankyou!”“No,thanks!”這樣,既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講禮貌,又可以讓幼兒學以致用。
二、選擇適合幼兒的英語教材,饒有趣味的多形式教學。
1、根據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英語內容。
由于托班幼兒的年齡較小,接受知識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不同,不一定非要選擇一本固定的教材,而應在多本教材中選擇適合他們的內容,如:多選擇孩子經常接觸的實物,水果、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多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AppleTree》、《Hello,Goodmorning》、《Ridinginmycar》等,避免選擇難記、不易讀的內容,因為部分幼兒會容易混淆。比如,迪斯尼英語為什么會受到許多幼兒的青睞?關鍵是它的內容較豐富,選材較好,VCD中的動畫效果形象逼真,兒歌朗朗上口,非常能夠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更直觀地讓幼兒在了解英語內容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學習英語。總之,一定要在幼兒“感興趣、愛好、容易學”的原則下選擇教材2、在情境中的形象化教學。
古人云:“教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對幼兒來說,教學若不充分照顧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便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兒的特點為不穩(wěn),好變,好動,可塑性強。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游戲為主,利用幼兒愛玩的特點,使幼兒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由枯燥的學語言符號變?yōu)檩p松愉快地玩游戲,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不知不覺地學到外語。幼兒的特點是好動不好靜,模仿力強而理解力差,記憶力好但也容易忘卻。他們對英語感到很新奇,但如果把語言教學搞成單純機械模仿與反復背誦,顯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每次教英語時,老師都應盡可能設置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英語,如英語活動《小白兔采蘑菇》:兔媽媽帶著小白兔們外出采蘑菇,當兔媽媽叫小白兔采White的蘑菇,寶寶們必須一邊說單詞“white”一邊采蘑菇。這時大灰狼出現了,兔媽媽趕快讓寶寶們躲到“white”大蘑菇后面,這樣大灰狼就找不著小兔子,小兔子們也不會被吃掉了。以此情景來復習有關顏色的單詞,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生動情境中學習英語,同時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3、在多領域教學中重復練習、朗讀。教師在各項活動中必須堅持和幼兒用英語說話,或用英語口令告訴幼兒要做些什么,如在音樂活動中,可以滲透些英文兒歌《AppleTree》、《Fingers》、《Walking,walking》等。在體育活動中,也可以用英語口令讓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stop!”“Let’sbeginning!”“Becarefully!”等。讓幼兒不僅在多領域、多形式的教學活動中不知不覺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增加了對英語的興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