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00:39
幼教網整理了幼兒園藝術類論文《以美術活動評價現狀和策略為例》,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摘要: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形式,活動評價是活動的重要方式,F在的美術活動,普遍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的評價注重外部表面,缺少幼兒情緒體驗。評價的內容缺少本質的觀察,過分強調外在技能,注重結果,缺少過程性評價等。因此新時代教師需要增強正確的美術評價意識,掌握幼兒美術規(guī)律,評價內容要全面、深入、多觀察畫面的本質,發(fā)揮各方位主體的評價等策略。
關鍵詞:美術活動教學評價
《指南》中的藝術領域是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吨改稀匪囆g領域中提到:每個幼兒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每個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處理方式。幼兒美術活動是3—7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幼兒美術不僅具有濃厚的趣味性還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又直觀又形象,是最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分為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類。美術教學評價即是美術教學效果,是對每一個學生的作品的甄別和考核。但在目前的美術活動中,存在著很多不科學的評價和考核,幼兒老師缺少對幼兒美術作品的理解,無法正確理解幼兒繪畫的內部表達方式。
一、現階段美術活動現狀分析
1、教師美術評價注重外部表面,缺少幼兒情緒體驗。
大多數教師美術教學觀念淺薄,教學方式單一。一般目前的美術教學活動先引題,介紹自己的教學內容,然后教給幼兒作畫或手工的技能技巧等,部分老師會出示示范畫,美術活動結束,會將幼兒的作品與原稿對比,用“像或不像”的評價標準來進行。最近一次美術教學活動,觀察到某班的一名教師教幼兒作畫燈籠,教師利用欣賞圖片的方式讓幼兒看到燈籠外形是圓的,然后進行示范作畫,燈籠先畫什么,后畫什么等。最后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一直提醒幼兒“本來老師說過了先畫大圓,再畫其他的部分”,“這里畫的不夠好”,“那邊畫的不夠像”導致美術活動幼兒只為作畫而作畫,該老師在繪畫過程中只關注幼兒的技能掌握,并沒有及時觀察幼兒的情緒。
2、教師評價內容單一,缺少本質的觀察,過分強調外在技能。
教師在評價作品時只關注內容的表面,注重畫面結果與模板結果的一致性,過分強調其技能,缺少透過畫面觀察幼兒本質的需求。以下的一幅人物作品,教師簡單評價為“”,卻未能仔細觀察畫面中人物的線條所表現的心理現象。
3、教師為評價的主體,忽視過程性評價,只注重結果。
每次的美術作品,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以自身對幼兒作品表面的描述,格局的排列,比例的大小等幾個方面來評價,一般更為關注幼兒作品的結果,畫中技能技巧的表現,很少關注幼兒繪畫的過程性描述,缺少繪畫者幼兒的主觀評價。
4、教師評價、指導言語寬泛,缺少目的性。
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從色彩是否豐富、大小、格局等是否得體為主,語言上長以“整體畫的很不錯”、“有進步”、“漂亮”等普遍概括性的言語進行,這類話語缺少明確的針對性,太過寬泛,不注重幼兒長遠發(fā)展,在評價語言指導中,教師的指導語也常帶有個人的生活經驗,以自己生活接觸的常態(tài)模式進行。一次在繪畫過程中,教師看見有的幼兒把太陽涂成了黑色,就會指導“太陽有黑的嗎?”。這種言語其實在暗示幼兒太陽沒有黑色的,只有紅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這位教師以自己的認知經驗框住了幼兒繪畫思維。
二、幼兒園美術作品改進策略
1、增強教師正確的美術評價意識,樹立正確的美術活動評價觀
新時代幼兒教師要提高美術評價的能力,增強新觀念指導下的美術意識,懂得不能用示范畫或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價幼兒的作品,更不能以幼兒的單幅作品評判幼兒美術水平的發(fā)展!吨改稀分幸蔡岬接變簩κ挛锏母惺芎屠斫獠煌诔扇恕K麄儽磉_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萌芽。所以新時代的幼兒老師要擺正自己的認知觀念,不可以傳統的觀念評價美術作品。當幼兒教師提高自己觀念的時候,也要試著帶動周圍的老師,帶動班級幼兒的家長,一起來重新認識幼兒,走進幼兒的世界。
2、提升教師掌握幼兒美術活動的規(guī)律
有相關研究表明:幼兒階段美術活動分為,亂畫期(1歲),就是涂鴉階段,不停地用工具亂涂亂畫;命名期(2、3歲)這個時期的幼兒喜歡一邊畫,一邊說些什么。但他畫的什么,人們根本看不出來,比如他會說:這是“蘋果”、那是“媽媽”等。羅列期(3、4歲),這個階段的幼兒喜歡把沒有聯系的繪畫的物體聯系起來。比如:這里喜歡畫個月亮,傍邊有個小狗,小狗傍邊畫個怪獸等。圖時期(4、5歲),幼兒能夠把自己想象的內容表現出來,從單純無目的的表現到自身有目的的表現。想象期(6歲以上)認識和對事物理解的加深有利于幼兒更多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畫面也更為豐富,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圖形,畫面的內容充滿想象,表述自身的畫面內容也更為有趣。美術作品書籍---《藝術涂抹》這是本專門闡述幼兒繪畫、美術方面的書籍,從最初的涂鴉階段慢慢演變,當幼兒繼續(xù)涂抹,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就是“曼達拉”圖形的出現,“曼達拉”是一種有時用來指所有的那些包括這圖形主題的符號再現,有時又指那種其中結合著直線形式的圓圈形式。例,幼兒畫的圓圈,畫十字型圖案等。當他們學會畫幾何圖形的時候,就會利用各種形狀來組成房子,太陽,人。當然最初他們所畫的是蝌蚪人,幼兒再畫蝌蚪人這一階段時,能畫出線條、圖案、聚合物及結合物的一個過程,但卻絕不是一個被迫畫畫的過程,幼兒在這段時間的畫畫是以探索形式為主的,但是這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供幼兒進行各方位的探索。但是在幼兒涂抹的時期,看似雜亂無章的畫面,通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由于語言系統發(fā)育不完善,所以通過畫畫來進行,所以說幼兒的涂抹期是個創(chuàng)作的時期。這就是藝術萌芽的種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