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9-26 10:21:31
怎樣的陪伴最能保護孩子的天賦?
小區(qū)里,孩子最多的地方有兩處:沙堆和水塘。
這天散步,路過沙堆,看到幾個孩子在玩耍,多是爺爺奶奶帶著,只有一個小男生是爸爸陪在身邊。老人帶孩子很仔細,奶奶們捧著水壺,一有機會就湊到孩子嘴邊給喝幾口,不停幫孩子擦手、整理衣服,嘴里嘮叨著:別玩這個了,容易迷眼睛,沙都灌進鞋里啦,硌腳,過來我?guī)湍闩蓛?hellip;…只有那位爸爸饒有興致地看著兒子,一直沒說話。
當別的小朋友都陸續(xù)被爺爺奶奶帶走時,那個小男生突然從沙堆上站起來,對爸爸說:“我鞋里有沙子了。”爸爸溫和地問:“那該怎么辦呢?”小男生想了想,坐下來,自己把鞋子脫掉進行清理。
在小區(qū)的水塘邊見過一位媽媽,當老人說“別離得太近,危險”時,她只是緊跟在孩子身旁,伸手護著孩子,保持一種隨時可以出手拉住孩子的姿勢。孩子用樹枝撥拉水面、撿石子扔進水里,她很緊張,卻始終一言不發(fā),直到孩子心滿意足。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大腦是通過“感受”來學習的,每一次感受,都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畫面,新的畫面與之前儲存的畫面不斷進行比較,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畫面,腦細胞在這種比較與擴展中變得越來越活躍。這是人類特有的學習模式,需要兩個條件才能達成:一是自身經(jīng)歷產(chǎn)生真實感受;二是在一次次重復中逐漸完成對事物的認知。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有獨立空間去感受和接觸事物。
那位爸爸,給了孩子真實感受的機會;那位媽媽,給了孩子重復探索的機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陪伴方式——我在你身邊,卻不打擾你。
“請不要打擾”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原則,不合時宜的關心就是打擾。很多媽媽都說孩子不專心、坐不住,恰恰是因為孩子受到的關注太多了。大人已不滿足于能看見孩子,還不斷通過語言和行動進行關心和管束,最終演變?yōu)楦深A和控制,結(jié)果就是孩子的自我發(fā)展被壓抑甚至扭曲。
當孩子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若沒人打擾他,這種專注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備的品質(zhì),而如果總是被打擾,他的專注力就會慢慢喪失。
每個孩子都自帶天賦而來,與其想方設法激發(fā),不如先好好保護。
當孩子獨自玩耍、自得其樂時,哪怕你覺得他做的事很無聊,也請保持尊重,默默旁觀;
當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時,哪怕你潔癖發(fā)作幾近抓狂,也請深呼吸,別讓責備打斷他的探索;
當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來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時,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請耐心等候,別用你的熱心幫助阻止他的嘗試。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噓,別出聲。
看完以上這些,家長們是否學到了一些有用的經(jīng)驗呢?快快做起來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