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9-13 10:44:28
這幾年屢屢能在新聞上能看到有孩子因為受不了壓力、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尋短見的事情,也有不少孩子因為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兒就離家出走,或一蹶不振的事情?梢哉f這樣的事情每發(fā)生一次,就有一個家庭深陷苦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在孩子漫長的一生中,情商高智商高不一定會帶來成功,就如李嘉誠那句話,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
情商、智商固然重要,但都不如培養(yǎng)孩子面對逆境、承受挫折、超越困難的能力重要,也就是現(xiàn)在越來越被重視的——逆商。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很多人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這么經(jīng)不住事兒。因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把一件事情的后果無限放大,也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
最常見的經(jīng)不住事兒的孩子,就是從小被保護得特別好的那種,例如賈母呵護下的賈寶玉、林黛玉。這些孩子往往從小深受寵溺,自身條件好又相對優(yōu)秀,心高氣傲一些。在這些孩子看來,親人偶爾的幾句重話已經(jīng)是承受力的極限了,當有一天失去庇護,面對復雜又真實的社會,面對變幻無常的世事,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
還有一種心理承受力堪憂的孩子則生活在另一個極端,他們從小一直處在被傷害的狀態(tài)。父親母親常會跟孩子說,“考那么點分,怎么好意思回家?”;“闖了這么大的禍,還有臉哭?”;“生了你這樣的孩子,真是丟死人了”;“怎么別人都能做到,就你做不到呢?”;“這種錯誤還能犯,看起來你一輩子也沒多大出息了”……有父母管這種做法叫“挫折教育”,有父母管這種做法叫“激將法”,認為這樣才能逼出孩子的潛能,讓他加把勁,去爭取獲得父母老師的肯定。
殊不知這種做法并不可取。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讓他脫離開這些過度的保護和過度的壓力,讓他了解真實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我們不必告訴孩子們,他未來可能會得不到老師的喜歡;可能會因為課程難度的加深而成績突然下滑;未來可能會因為幾分之差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可能會遇到很多騙子和壞人;可能會失戀;可能會被上司和同事排擠……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