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2011-08-17 15:20:02
這需要我們家長處理好兩個問題:
1.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怎么辦?
這里講兩個案例,看看智慧的家長怎么做的。
有個男孩因為考試不好挨老師罰了,一直站到中午近1點才讓回家。一進門,媽媽特別著急地問:“怎么這么晚才回家?”他如實向媽媽說明原因。心里想:“大人都是和老師一條心的,今天,媽媽肯定要對我發(fā)火了。”但他聽到的是:“你們老師也不能不讓孩子吃飯呀!兒子快吃飯吧,要不耽誤下午上課了。”吃著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兒子忍不住地流淚了,媽媽拿出紙巾給兒子擦著眼淚說:“沒有什么大事,別哭了,吃飯吧。”后來,兒子在作文里寫道:“我哭是因為我看到媽媽心疼我的樣子,我不愿意讓媽媽為我傷心和擔心,我應當讓媽媽高興。”家庭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溫暖的地方。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最好的做法是體貼和安慰,很多時候不一定非要分出個是非對錯來。
有一個高考狀元的男孩講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剛上小學時,我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問題男孩”,媽媽和外婆都被老師叫去訓怕了,說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學校了,于是就改成爸爸頻繁地被老師“請”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師打電話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條攤在桌子上說:“看看你兒子寫的,都是罵同學的。”老爸拿起字條一看,上面是些“某某是小烏龜”、“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話。爸爸禁不住笑了:“罵人也沒有水平,滿紙的錯別字。”老師滿臉驚愕,生氣地說:“我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家長,這么放縱孩子,會毀掉孩子的。”爸爸連忙說:“老師說的對,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評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膽地等著狂風暴雨的來臨。沒有想到爸爸根本沒有提這件事。我有點沉不住氣了:“爸,老師是不是找過你了?”爸爸正在看電視,只是“啊”了一聲。“我還以為你會罵我打我呢。”爸爸問:“你是不是覺得好玩才這么做?”我趕緊點頭。老爸接下來說的話讓我吃驚的一輩子難忘。他說:“你這紙條上的錯別字太多了,這很丟人,你這些罵人的話也太沒有水平了”他從兜里掏出紙條,逐字逐句地糾正我的錯別字,哪些句子不通順,哪些用詞不當。爸爸說:“其實罵人不一定用臟話,可以寫的藝術些,如你懶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鵝。”
那兩年,爸爸每次從學校挨訓回來,都沒有再接再厲地批評和訓斥我�,F在回想起來,他那樣做是為了不想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自己,避免孩子產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這種教育方式還是比較成功的,后來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這是一個多么聰明的爸爸,在孩子沒有對自己形成特別的客觀認識之前,他避免了過多的負面評價對孩子的不利影響,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我們的大多數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回到家后,說的話大部分都是“你怎么這么笨?”;“這都是你不聽話的后果,活該!”; “你怎么這么不爭氣?”;“你真給我丟臉”;“我怎么有你這么個兒子”;“我再也不想見你到了”;“要你這個笨蛋有什么用”;“再考這么點分,你就別回家了!”等等惡毒的語言,像劍一樣刺傷兒子心。有的家長對孩子甚至拳打腳踢。這樣的做法大大地加劇了男孩失敗的情感體驗,沉重地打擊了男孩的成就欲。慢慢地,一個問題男孩就誕生了。當你想挽救一個意志瀕臨崩潰的男人的時候要比你培養(yǎng)一個健康向上男孩困難的多的多。
2.要正確對待兒子的學習成績。
學習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但是,在許多家長的眼里,學習成績被當做追求的第一目標,張口閉口都是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荚嚭�---獎勵,考試不好 ---懲罰,甚至打罵。很多孩子一聽到學習就緊張,甚至產生了厭煩、恐懼、逆反心理反應。孩子們沒有快樂的童年,不能看動畫片,不能上網,不能玩耍,不能游戲。(我家兒子班里有幾個同學,最喜歡到我家來玩,因為我家里能看電視,能上網,回家給家長說:我到何佰潼家看書了或做手工了。有時我想:我們的孩子真是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還比不上人家和尚呢,少林寺的和尚都能看電視,上網)。過去出現厭學情況一般到青春期,在小學高年級或升入中學后,而現在有些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就開始厭學了。這些情況,男孩發(fā)生的比例要比女孩多。有一位家長對我說:她的兒子很多次地給她說:“媽媽,我最多活到20歲,說不定活不到 20歲,就被學習累死了。”我的兒子也多次給我說他好想快點長大,長大就不用上學了。我問過兒子的幾個同學“喜歡上學嗎?”沒有一個說喜歡的。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啊!
是的,現在應試教育在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存在,要孩子們從分數和名次的壓力中擺脫出來還是有難度的。但是,我們家長要端正觀念,采取正確的方法來面對這個問題,孩子的壓力就小一點,孩子的成長空間就大一點。
美國著名的學能專家梅爾.列文教授在《破繭而出,發(fā)現孩子的先天優(yōu)勢》中說:“一個孩子在小學贏得眾多的表彰,絕不能保證他在23歲時事業(yè)順暢。而有時某些讓你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備受困惑的特征,到他成年后卻可能轉化成他的驕傲。語文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愛做白日夢,是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也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早期表現,令他將來有望成為作家或音樂制作人。某個孩子理解語言有困難,這迫使他很少用話語思考,而促成他的視覺思維和空間思維,注定他20年后成為設計核工廠的工程師。所以盡管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塌糊涂,興許預示著他未來的事業(yè)與眾不同。因為成人生活為不同思維提供機會比孩童生活多。”
近年來,有國內以“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有關研究進展說明:90%左右的家長培養(yǎng)孩子是失敗的。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弄清孩子的遺傳天賦,我們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心愿去培養(yǎng)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的。最后花了很多錢,收效卻甚微,甚至培養(yǎng)失敗。最可怕的是浪費了孩子的本應有的天賦,這不只是學校教育的損失,也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損失。
所以:我們家長首先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都是愛孩子的,那我們就要無條件的愛他,不管考的成績好還是不好,我們首先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他,這樣我們就會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教育孩子,會理解孩子考試不好的心情,會實事求是地善待孩子,就會自覺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然后,我們要獨具慧眼發(fā)現和發(fā)展兒子的特長。梅爾.列文告訴我們說:“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寶藏,來引發(fā)他隱藏的才能。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成功是能夠實踐自己的長處,而不是被強迫去做適合別人的事。”人的能力存在類型差異,有的孩子學習不好,但卻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人總是有強項和弱項的,于其擔心孩子的缺點不如發(fā)揮孩子特長,在孩子的特長上下功夫培養(yǎng),使孩子的強項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孩子就有望成才!
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