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2:09:52
【內容提要】
本篇論文是根據中央教科所課題之一——兒童智能學具的訓練和探索結合本幼兒園的原本課程“詩畫教學”而撰寫的。是在認真實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總結,從三個不同的方面闡述了利用兒童智能學具培養(yǎng)幼兒兒歌創(chuàng)編能力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從而得出:利用兒童智力學具培養(yǎng)幼兒兒歌創(chuàng)編能力,不僅開發(fā)了幼兒智力,幼兒的動手、動腦,語言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正文】
兒歌: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通俗易懂的內容,瑯瑯上口的韻律,在幼兒園教育中,深受幼兒及老師的喜愛。通過一首首鮮明生動的兒歌,幼兒可學到豐富的社會、自然、數學等方面的知識,但在日常教學中,如何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創(chuàng)編成兒歌的形式予以表達呢?兒童智力學具恰恰給我們提供了創(chuàng)編的素材和內容。
兒童智力學具的彩色畫面,有天上飛禽、林中走獸,水中游魚、四季花卉、水果蔬菜、社會人物、勞動工具、古今建筑、交通工具、人物行為、日常用品,負載了豐富的自然常識、社會常識等方面的知識信息,而且色彩鮮艷、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正符合幼兒直觀行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兒童智能學具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編的過程便是一個“利其器”的過程,那么如何對幼兒的創(chuàng)編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呢?
“隨風潛入夜,潤物幼無聲”正是對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我們在教育培養(yǎng)幼兒時,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春風春雨,潤物無聲”使幼兒在一種有心的文化環(huán)境熏陶中,自然的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去模仿、去追尋這種魅力。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從興趣性出發(fā),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的語言特點,感受兒歌的意境美妙,在熟悉事物的基礎上進行試編,引導幼兒利用智力學具創(chuàng)編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一、選取單一畫面創(chuàng)編兒歌
在選取畫面創(chuàng)編之前,教師應多讓幼兒了解接觸不同內容的兒歌,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認識、接受兒歌這一語言形式,并給幼兒充分的時間了解事物的特征或用途。
選取單一的畫面創(chuàng)編兒歌首先讓幼兒了解被選取事物的特征或用途,我們首先引導幼兒鞏固已有兒歌經驗,把孩子們在小、中班和幼兒間、家庭里比較熟悉、聽過、誦過的兒歌錄制成聽誦材料,引導欣賞、分析、感受、繪畫或表演,使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兒歌這一語言形式的特點和其特有的美感,漸漸地在對熟悉兒歌的體味中了解這一語言形式的獨特性和表達方法,感受其語言結構的特點。使幼兒知道兒歌短小、完整、簡潔、具有概括的表達手法,語言具有節(jié)奏美。在熟悉事物的基礎上進行試編,如在常識教學中認識了熊貓。我們就可以引導幼兒根據熊貓的特征和生活習性—白肚皮,黑眼卷,愛吃竹葉,喜歡睡覺,并是我們的國寶。在學具中找出大熊貓的畫面學編兒歌。這就克服了老師要制作掛圖或圖片的麻煩,幼兒可以自己找出自己學具中栩栩如生的畫面,清楚的觀察熊貓的特征,更親近更自然的投入到創(chuàng)編的氣氛中。這樣,幼兒往往編出的富有生氣、生動形象的兒歌來。
1、大熊貓,真可愛
白白的肚皮黑眼圈
愛吃竹葉愛睡覺
它是我們的國寶
這首小兒歌不僅說出了熊貓的特征、習性,而且說出熊貓是國寶,教育所有幼兒要愛護、珍惜大熊貓。
2、大熊貓身體胖
戴幅眼鏡學爺爺樣
這首兒歌雖然簡短,它卻道出了兒童天真無邪的童心,把熊貓的黑眼圈想象成眼鏡,并且出意料的與“爺爺”聯系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象此類根據動物形象創(chuàng)編兒歌,可舉一返三,巧妙運用。
大獅子頭發(fā)長
長得象位小姑娘
梅花鹿真漂亮
身穿一件花衣裳
幼兒根據事物的用途創(chuàng)編兒歌,也是一條簡單可行的方法。例如,我們對幼兒進行水果、蔬菜分類教學時,就可利用學具單一的畫面進行創(chuàng)編。
1、西紅柿,酸又甜
綠綠的裙子紅紅的臉
做菜做湯噴噴香
我們大家都喜歡
選擇西紅柿、黃瓜、蘋果、桃子、香蕉等。首先教幼兒分清那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并且知道蔬菜水果營養(yǎng)豐富,我們應不挑不偏,多吃蔬菜水果,身體健康,聰明伶俐。教師廣泛選取各類事物創(chuàng)編短小精悍、特點突出、語言優(yōu)美的兒歌,在各種活動中適時使用、強化,使幼兒在有意無意中感受兒歌中的內容,熟悉兒歌的語言與形式,體味兒歌中的境界,分析兒歌的特點,從而增加幼兒對兒歌的興趣。如《西紅柿》(同上)通過對兒歌的欣賞,使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拓寬了認識,開闊了眼界,從多方面體會到了兒歌的特點及有關的知識,并仿編兒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