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6 22:30:56
心理傷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無論是有意的還無意的,只要導致兒童在行為、智力、情緒或身體功能等方面,受到暫時或永久性的傷害,都叫做心理傷害。心理傷害對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影響很大,美國心理學家艾吉蘭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過傷害的兒童,在其成長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滯,甚至比在肉體上受過傷害的兒童更大。因為心理上的傷害是對兒童自尊心的破壞。”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他們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們受到心理傷害,就會使他們整天郁郁寡歡,煩惱不安,時間長了就會得抑郁癥等心理疾。欢鴮τ谕庀虻暮⒆佣,如果他們心理上經常受到傷害,他們就會以攻擊性行為、殘忍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破壞性行為、惡作劇等心理問題行為來向外界發(fā)泄內心的不滿。因此,為了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我們必須重視幼兒園里的心理傷害問題,盡量減少我們的教育言行對幼兒心理的傷害。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傷害問題并不少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對幼兒的無意傷害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如果我們不注意它的適應性,很可能就會出現(xiàn)某些教學內容對大多數(shù)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來說是有益的,而對少數(shù)或者某個幼兒來說則是有害的。比如,我們教幼兒學習《布娃娃之歌》,這首兒歌的歌詞是這樣寫的:“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愛。”這可能會傷及“小眼睛、大嘴巴”的孩子;我們教幼兒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可能會刺痛因種種原因而失去母親的孩子,使其“沒媽的孩子象根草”的失落心態(tài)進一步加強。所以我們要提高心理衛(wèi)生保健意識,在幼兒選擇教育內容時,一定要考慮到它對所有幼兒的影響,不能讓它在促進絕大多數(shù)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又傷害了其他少數(shù)的幼兒。
再比如,從教學內容的難度來看,如果教學內容難度過大,幼兒或者某些幼兒或者某個幼兒,在課堂學習中經常失。ê苌賹W會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這不單單意味著其今后的學習失去相應的認知基礎,同時還意味著其對今后的學習失去內在動力,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在學業(yè)上經常失敗的孩子會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將會成為其今后發(fā)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除了要考慮它是否符合有關的教學原則外,我們還要考慮它對每個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二、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傷害
(一)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無意傷害
由于我們心理衛(wèi)生保健意識不強,在教育活動中,很多時候,我們傷害了幼兒的心理,但是我們并沒有覺察到那是一種傷害。
比如,有位教師看到別人把幼兒按能力分組進行教育活動后,自己在組織教育活動時也實施所謂的“因材施教”,她在教育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就大聲地對全班小朋友說:“請能力差的小朋友坐到這邊來,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坐到那邊去”,然后按幼兒根據(jù)幼兒的“位置”,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殊不知,這種做法違背了教育活動中的最基本的心理衛(wèi)生原則——尊重幼兒。
又如,我們常常會做的: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當班的教師和藹地對那位幼兒說:“你先坐下來想想,聽聽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這位幼兒坐下來后,心里卻很難受。因為教師的話讓他感到自己不如別人。其實這位老師自己不知道她自己的話已對幼兒的心理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再比如,有許多老師認為,為了促進幼兒言語能力的發(fā)展,為了促進內向的幼兒更加活潑開朗,對那些越不想回答問題,越是怕回答問題的幼兒應該多進行些“點名”回答,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和發(fā)展機會。而我則認為,如果一個能力比較弱而且自卑感比較嚴重的幼兒出于保護自尊心和面子,而不愿意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時,我們教師絕對應該保護他們的這種沉默權,否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將會再次受到沖擊,他們會變得更加內向,更加自卑。對于因能力差(有些并不一定是能力差,而是知識基礎差)而自卑進而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關鍵的不是:強迫他們多“鍛煉”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為其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樹立其自信心。
(二)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不慎言語對幼兒的傷害
我到某幼兒園見習時曾見過這樣的情況,在一個班里,有三位從農村來的小朋友經常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每當其他幼兒們外出自由活動時,這三位來的幼兒總是面無表情,呆呆地坐在教室里。后來,我問城里的孩子,為什么不拉他們三位出來一起玩?結果,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說:“老師說,他們是農村來的,是‘非洲村’來的。”其實,城里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農村來的”這都是老師教的。老師的語誤,不但給農村來的三個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而且也使城里的孩子心理受到了傷害,因為他們由此而形成“人是不平等的”的觀念和對農村人的偏見,并且從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不良習慣。
又如,有一次,我到幼兒園見習,當我正在幫一位幼兒系鞋帶的時候,突然聽到有孩子哭,我就走過去問那哭著的孩子:“怎么啦?”,那孩子說:“朱明打我!”,我又問朱明:“朱明你為什么打人?”,朱明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他打楊帆?!老師以前說過‘哪個打人的話,活該挨打’。”聽后我不知所措……。“哪個打人的話,活該挨打”,也許這是哪個教師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我想這位老師也根本不會想到,這是這句話后來竟成了朱明打別人的理由。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在幼兒面前所說的每一句話,不管它是對是錯,都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們行動的指南,甚至還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們的一種信仰。因此,我們在幼兒面前說話不能不慎重!
。ㄈ、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有意的傷害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傷害,不僅有無意的傷害,而且還有有意的傷害。我們的某些教師出于種種原因,對幼兒進行有意的心理傷害,這確實是不能容忍的,但它確實是我們幼兒教育存在的一種客觀現(xiàn)實。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幼教管理者和研究的關注!
在一個幼兒園里,我就曾看見過,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自以為經驗相當豐富的教師經常號召全班幼兒不和有過失的孩子來往。比如,在一次課間休息的時候,一位幼兒將另一位幼兒打哭了,上課時,教師在沒有調查原因的前提下,就把那位“打人”的幼兒拉到講臺前,對其他幼兒說:“今天某某不乖,大家羞一羞他”。于是孩子們用手比劃著羞那犯了錯誤的幼兒,接著,教師又大聲地對小朋友們發(fā)出號召:“大家不要他了,叫他出去”接著,所有的幼兒都一齊叫道“出去,出去!我們不要你了!”最后,把那孩子趕出了活動室.
我們也知道,這位老師是為了“教育”那位犯了錯誤的孩子,為了讓他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教育有沒有效果,在此我們暫且不談,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教育肯定對那幼兒心理產生了傷害,并且這樣的教育對其他沒有犯錯誤的孩子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它會誤導他們——別人犯錯誤時,我們可以羞辱他。
我還看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調皮的幼兒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不小心跌了一跤,老師見到后,不但不給予同情,相反還對孩子說:“摔倒了吧?!誰叫你那么調皮!現(xiàn)在摔倒了吧!我高興!”在孩子需要安撫的時候,我們卻用難聽的語言去刺痛他,真是太不人道了!這種不人道的做法,可能會讓孩子的心永遠地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