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4 16:03:45
媽媽焦慮3:寶貝上了幼兒園,很長時間都難以擺脫分離焦慮。
丁丁上幼兒園2周多了,大多數寶貝都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但他每天去幼兒園的路上都會淚眼婆娑,一副離不開媽媽的委屈模樣。到了父母接寶貝的時間,即使媽媽差不多每天都第一個到幼兒園,丁丁也總是一端上小飯碗就眼巴巴地盯著教室門口,盼著媽媽的身影快快出現,連飯都懶得扒上一口。偶爾趕上哪天媽媽稍微去晚了幾分鐘,小家伙則必定大放悲聲,搞得別的小朋友不知所措,連老師都會亂了手腳。
分析:分離焦慮程度與寶貝的依戀發(fā)展階段密切相關。6-24個月的寶貝處于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并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開始尋找跟自己關系最近的人,并對其產生強烈的依戀。只要這個人一走,他就完全沒有了安全感。媽媽哪兒去了?難道她不要我了嗎?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寶貝就是這么錯誤地判斷著。因此,這個年齡段寶貝的分離焦慮最厲害。24個月以后,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伙伴化,能夠暫時容忍媽媽離開一會兒,知道她走了還會回來,并不會拋棄自己。長到36個月時,寶貝對分離現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能力就更強了。由于現在的寶貝大多居住在比較封閉的單元樓房中,與成人相守的比較多,與同齡人接觸的少,這種生長環(huán)境拉長了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導致很多寶貝到30個月才進入依戀對象伙伴化階段,從而加重了分離焦慮。
焦慮緩解法:
媽媽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多帶寶貝出去轉轉看看,多給提供接納新環(huán)境的鍛煉機會。
與寶貝玩捉迷藏的游戲。媽媽躲起來,爸爸牽著寶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寶貝找到,培養(yǎng)他“媽媽走了還會回來”的意識,這樣,他才會相信你在幼兒園門口說的那句話是真的:“寶貝乖乖,媽媽下班就來接你”。
24個月以后的寶貝已開始具備依戀對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媽媽要主動引導和培養(yǎng)寶貝對他人產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