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9:46:30
二、為幼兒的自主參與提供可能
“老師,我已經澆過水了,可是凡凡還要澆!”“是我先拿到水壺的!”“昨天也是你澆的,今天該我了!”新布置好的自然角里這樣的爭吵聲總是不斷。大家都搶著為自己喜歡的植物澆水,給自己關注的小動物喂食,時而因推搡擠倒花盆,時而因爭搶將魚食弄撒一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的熱情消退了,提醒幼兒來照料自然角倒成了教師每天的任務。久而久之,教師不得不越俎代庖。為了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也為了更科學地管理,我們嘗試推出了“預約制”。
1.小主人預約制
教師在需要幼兒照料的動植物旁設置了一個可插放預約“小主人”照片的透明小插袋。教師會定期根據預約記錄對班級幼兒的參與情況進行回顧和反思,了解每個幼兒的參與程度及幼兒特別熱衷于照料的動植物,為下一步合理引導作參考。
具體操作時,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會有些差異。小班幼兒因為能力有限,如果照料任務太復雜,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因此,小班幼兒比較適合一次只照料一種動物或植物,且只單純做一件事,如“做一天小烏龜的主人,喂食四顆”。這樣“一人一物一事”的照料要求具體而細化,便于幼兒掌握。而到了中大班,幼兒的能力有所增強,照料對象雖然還是一對一的,照料內容卻可以隨著小貼士內容的豐富而擴展。
有了預約制度,教師每天都會和幼兒聊聊“今天是誰負責照料的,是怎樣照料的”。在幼兒分享了經驗后,教師又會詢問“明天誰愿意來照料”。剛開始,教師可能會請帶動植物來園的幼兒負責照料自己帶來的動植物,因為他們在家或多或少積累了些經驗,對自己帶來的動植物也飽含關愛之情。隨著分享交流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幼兒想要做一天“小主人”了。
總之,通過報名預約、插照片牌的方式,不僅讓幼兒的參與更自主,還能將任務落實到人,避免了自然角“先熱后冷”或“時冷時熱”的現象。這樣,“慢熱型”的或能力較弱、經驗不足的幼兒也能有自愿、自主參與的機會。
2.照料時間卡
如果幼兒的照料過程總是伴隨著教師的詢問或提醒,“小主人”就形同虛設了。為了讓幼兒在照料活動中更自主,教師增設了“照料時間卡”。教師先通過組織幼兒集體討論商定了將一天之中的“晨間來園”“點心后”和“開心游戲”三個相對寬松、充裕的時間段作為適合觀察、照料動植物的時間。然后,教師與幼兒一起設計和制作了三種時間卡,幼兒照料動植物后就在插有自己照片的小主人插袋中插入相應的時間卡。這樣做有助于幼兒記錄照料時間,提醒自己今天是否照料過了,同時,也便于教師了解照料情況。
三、為幼兒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持
作為自然角的主人,只是掌握照料方法、完成每天的照料任務是不夠的,時刻關注自然角里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充滿好奇,傾注愛心,才是更重要的。
1.記錄
每天堅持照料,會讓自然角里的動植物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為了吸引幼兒深入地探究,教師提供了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等觀察工具以及吸管、繩子、刻度尺等測量工具,鼓勵幼兒去量一量、比一比。教師還提供了紙筆等記錄工具,支持幼兒去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狀態(tài),發(fā)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并把自己的發(fā)現記錄下來。
2.展示交流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而幼兒的深入探究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教師在自然角旁專辟了一塊墻面空間,呈現幼兒近期關于自然角的熱點問題,并與幼兒一起交流、討論、記錄,追蹤、呈現幼兒的探究過程,促進幼兒在日常照料過程中進一步觀察、思考。
如,春天,幾名小班幼兒陸續(xù)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自然角里。“小蝌蚪需要睡覺嗎?”“它們有眼睛嗎?”“它們愛吃什么?”“它們什么時候會變成青蛙?”圍繞小蝌蚪的生長、喂養(yǎng),幼兒有問不完的問題。其中“吃什么”是他們最關心的內容。水草?青菜?蘿卜?魚食?米飯?餅干?他們的猜想雖然大膽,但都有各自的理由。教師一一記錄下幼兒的猜想,鼓勵他們回家搜集這些食物帶來做試驗,并將自己的發(fā)現記錄下來。
一段時間以后,一個幼兒發(fā)現蝌蚪出長腿了。這一重大新聞重新讓小蝌蚪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教師鼓勵幼兒每天都去數一數,看有幾只小蝌蚪長出腿了,長出了幾條腿,和昨天比多了多少……
伴隨著小蝌蚪的生長,從外形到食物,從排泄到換水,從長腿到放生,焦點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記錄、討論、交流、分享,支持幼兒的探究走向深入,幼兒的感受和體驗更豐富和深刻了。
幼兒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如果教師干預過多,不僅幼兒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活動本身的教育價值也會因此打折。因此,通過巧妙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教師能夠給予幼兒隱性的指導,支持幼兒更好地承擔起“小主人”的職責。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