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8 14:28:37
二、小班幼兒生活常規(guī)實踐問題分析
。ㄒ唬┌咐1——課間集體游戲分析
趙老師正在組織大家玩《寶貝寶貝在哪頭》的游戲。老師已經把自己裝好了,一手帶母雞頭飾,一手帶公雞頭飾,"老師帶來了一樣好東西,變變變!(邊說邊在空中高高炫耀手中的玩具,一顆亮晶晶的鵝卵石)這是什么?"孩子們的思緒一下子全被這個鮮艷而新奇的東西吸引了過來,爭先恐后地告訴趙老師各自的猜想。"這個寶貝還會躲貓貓呢!請你們來猜猜它躲在哪里,好嗎?"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好!"老師把手藏到背后。說:"公雞頭(伸出帶公雞頭飾的手),母雞頭(伸出帶母雞頭飾的手),寶貝寶貝在哪頭(雙手左右搖晃)?"孩子們嘰嘰喳喳地猜測著,有的說在公雞頭,有的說在母雞頭,各抒己見,邊猜邊笑。教師打開雙手,"在公雞頭!"猜對的孩子在那里手舞足蹈,興奮不已.猜錯的著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只聽得"再來一遍,再來一遍"的叫喊聲在教室里此起彼伏。游戲反復進行,直到結束時,孩子們仍意猶未盡。
評析:現階段安排的活動多為分散性質。如來園、飯前、飯后、娃娃家、區(qū)角活動等,實際上都是分開的個別或小組活動。一天中集體活動僅僅是兩個集中教學活動,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相對占了較小的比重。也許過多的自由活動也是造成孩子過度自由的原因之一。于是我們改變了課間等自由活動的方式,變?yōu)榻M織一些集體的有趣而輕松的游戲。這樣,既能引發(fā)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又不致于出現因結伴活動而產生的小矛盾、小事故,令孩子們玩得開心又不覺疲憊,在悠閑的游戲中獲得身心的放松,一舉兩得。
(二)案例2——強化教育分析
陶行知先生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他說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我班的部分孩子集體規(guī)則意識淡薄,喜歡隨心所欲,任性沖動,常常"惹是生非",愛"搗亂",而且"勸說無效",還影響他人。怎么辦?我們試用抓點帶面的戰(zhàn)術,在教育好個別孩子的基礎上來改善整個班級的面貌。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除了有共同的年齡特點以外,還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這就決定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家園合作,步調一致,才能有效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東東是我班年齡較小的孩子,不熟悉班級常規(guī),老師在前面說話,他則在下面跟同伴嘀咕;老師因給大伙兒系褲子忙個不停,他則在教室里飛奔亂跳,也忙個不停。提醒一下好一點,沒兩分鐘,又故技重演。于是我們主動向家長反映了孩子的情況。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們,在家里他們對孩子也很縱容,如東東在玩皮球,大人說:"東東,快來洗臉。"可東東依舊沉浸于自己的活動里。根本不回應大人。這時候,大人只是僅僅在嘴上反復重復:"來洗臉,來洗臉"的言語。沒有真正讓孩子執(zhí)行成人的要求,沒有將要求落到實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我行我素的個性了。談話后,媽媽說他們會轉變觀念,配合幼兒園做好工作,凡是對孩子提了要求。就必須讓孩子履行。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過了一陣子后,東東的改變非常明顯,他已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了。
當確定好要糾正孩子的某些行為后,還真恨不得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冷靜下來后想應該克服這種急于求成的情緒,一次集中精力解決一個問題,采用逐個擊破的戰(zhàn)術。把孩子糾正的行為依次寫出來,然后確定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蛟S,我們習慣于從最頑固的或最使我們惱火的行為開始,這樣雖然很好,但是有時候先解決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可能更好,可以使我們增強信心。像我班的毛弘揚非常好動,自控力差.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習慣于用武力解決,在老師面前承認錯誤很快,隨即就會忘記,并繼續(xù)出現這種行為,傾聽習慣也不好。先引導孩子安靜傾聽他人講話,這個毛病改起來相對容易,然后再慢慢幫助孩子改掉其他的不良行為,可以使孩子因看到自己的進步,得到老師的獎勵、贊揚而樹立信自心。后來,毛弘揚進步之快讓我們欣慰不已,他較守規(guī)則了;欺負同伴的現象明顯減少;他人講話也會認真傾聽。因此,逐個擊破的戰(zhàn)術能使我們和孩子都會對自己更加自信,對我們之間的關系更加滿意。
針對孩子的特點,首先要決定有效的強化物,并一貫地執(zhí)行。選擇的強化物如果是孩子最樂意玩或做的事,往往效力最大。毛弘揚最喜歡當小老師,分好東西給大家吃。于是我們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如果他一整天沒有欺負小朋友,就獲得此項權利。而且,這一榮譽每天都在預期行為沒有發(fā)生之后給予,以使孩子的這種攻擊性行為更有可能被消退,以后再逐漸降低頻率。
其次,某些類型小的強化物,跟隨教師希望看到的行為立即給予。對許多年幼兒童來說,這種即時強化是在行為改變中幾乎都被用到的。當毛弘揚慢慢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時,在他獲得了一定數量的"笑臉"貼紙或鼓勵后給予額外的、較大的獎賞更加有益于孩子行為的轉變。如請孩子坐老師的大椅子,孩子們非常喜歡坐大椅子當小老師,這對他們來說是多么光榮和自豪的事情。教師也在一天活動結束之后評今天最聽指揮或有進步的孩子,獎勵他坐大椅子,用以激勵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效果非常好。
教育中要軟硬結合。嘉欣也是個挺特殊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攻擊性行為非常強。剛來時老師批評他,他會用槍斃的辦法來對付你(舉起手來做槍打你)。當他犯了錯誤在好言相勸無效的情況下,我決定采用硬突破。把他單獨叫來加以批評,直到他委屈哭泣,并且對他的眼淚不作同情。等嘉欣平靜下來后,再告訴他老師為什么要批評他,應該怎么做。同時嘉欣還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畫畫、算數都非常好,我就常常請他在自然角的觀察記錄本上畫下被觀察的物體,請幼兒集體欣賞;上課很動腦筋,就用五角星作為獎勵。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喜愛。一軟一硬,使得孩子對老師既喜歡又尊敬,自然會聽從老師的指揮了。
。ㄈ.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反思與討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貫穿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yǎng)而后可以實現。采用了這一系列的措施后,我們的班級與以前截然不同了,孩子們已較守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在工作的過程中,我還總結出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四字訣",即:細、查、實、恒。
1.細要求教師眼明、心細、嘴勤,也就是要學會多看、多聽、多說。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班級的情況。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并從中發(fā)現問題,還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意見,以及孩子反映的情況,有利于教師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多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班的孩子年紀小,就更有必要了。在活動前先提活動的要求,讓孩子明白該怎么做,給孩子先打預防針,孩子就會按照預定的目的去行動了。
2.查口頭教育是浮于表面的,幼兒在執(zhí)行常規(guī)時,肯定會打折扣,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凡各種各樣的錯誤,都是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加強督促、檢查。當教師提出要求后,一定要落到實處,檢查孩子是否做到了,不做到的要明明確確地告訴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規(guī)則,讓他執(zhí)行,而不是要求是提出來了,卻不檢查,說歸說.做歸做,即使孩子沒有做到,也不管。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班級常規(guī)就可想而知了。
3.實教師提出的常規(guī)要求,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把要求具體化,來約束孩子的言行。如教學活動中提出"三勤一中"的要求,是勤動腦、勤動手、勤舉手,注意力高度集中,讓孩子知道如何上課,提高孩子的學習質量。洗手時提出"二不二讓"的要求,即不推不擠,你讓我,我讓你,讓孩子有秩序地、友好地洗手。把要求化抽象為具體,與孩子的思想行為緊密地結合起來,促進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4.恒科學合理的常規(guī),可以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持之以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和訓練,有利于促進常規(guī)的穩(wěn)定性和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常常不厭其煩地提醒幼兒遵守各項活動規(guī)則,對常規(guī)教育抓不懈,使幼兒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什么事情該怎樣做,從而使各項活動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