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9 10:51:27
不教“知識”教價值觀
美國幼兒園教育
不許嘲笑殘疾小朋友,孩子打架了不讓大人管,不愛“乖孩子”……這就是美國的幼兒園,這里幾乎不傳授任何數(shù)學語文等知識,而是更多傳遞如何遵守社會秩序等基本禮貌和價值觀。
紐約時間6月26日下午,我在紐約州的長島與五位華人母親展開對談,主要探討中美幼兒園教育的差異。她們有的孩子在國內上過幼兒園,正在美國讀小學。有的小朋友完全在美國接受的幼兒園和美國教育。我們的這次談話主要以幼兒園里的一些有趣現(xiàn)象為主。她們說,美國的幼兒園教育幾乎不傳授任何數(shù)學語文等知識,而是更多傳遞如何遵守社會秩序等基本禮貌和價值觀。
幼兒園不教識字教守規(guī)矩
“幼兒園從來不會教拼寫認單詞和淺顯的數(shù)學,這些”真正的知識”都不教。但是幼兒園教學最注重的是關于社會秩序的教育。”兩個女兒都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母親紐約藍藍告訴我。
“我的女兒艾薇告訴我,她從幼兒園里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別人講話的時候絕對不能插話。如果不舉手或者不示意就插話了,就會被看作是很無禮的行為。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循環(huán)地強調這個道理。這幾乎貫穿了整個幼兒園的生活。”藍藍說。
另一位華人母親李云渲補充,“的確如此。除了這一點,幼兒園還強調一些于細節(jié)處的基本生活禮節(jié)。比如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或者肘部遮擋。排隊的時候要排隊不能插隊。所以現(xiàn)在我的小孩一看到別人插隊就想跳出來“幫助”別人排隊。插隊這件事情對于他,已經變成他無法容忍的事情之一。”
“幼兒園會傳遞一些價值觀。比如說對殘疾小朋友或者需要特殊教育的小朋友不能嘲笑,而是要理解幫助和尊重。不尊重弱勢群體會被看做是非常卑微,不值得尊重的行為。我的女兒艾薇后來上的公立學校就有特殊教育部門,但是沒有小朋友嘲笑有殘疾或者孤獨癥的孩子。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可以嘲笑搞笑聰明人和富人,但是嘲笑殘疾人是一種很低級的態(tài)度。”藍藍說。
孩子發(fā)生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華人媽媽們告訴我,美國幼兒園改變了他們的一個態(tài)度。就是不要插手孩子之間的沖突。而是讓孩子們試圖自己解決。
“我的孩子有一次和另一個男孩子打架,回到家里非常不愉快。我的兒子氣呼呼地告訴了我,我覺得有必要和老師交談一下。第二天我去找了老師,老師笑著說,老師和家長都不要參與孩子們的沖突,而是告訴孩子,這是你的朋友,你自己處理和他的關系。如果你還想和他玩,你自己去找他溝通。后來果然是孩子之間自己解決的沖突。這個時候,老師刻意培養(yǎng)的是孩子的溝通能力。”李云渲告訴我。
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對學校生活的參與度減少。相反,幼兒園顯得更加開放。家長對學生活動的參與度非常高。華人媽媽們李淼告訴我,“在一些學校的日程里,老師教孩子們認識防火隊員、護士、警察等生活中的角色。而家長如果是其中一些職業(yè)的,就會請到幼兒園里去講課。”而更是有很多家長當志愿者,到課堂上給孩子們講故事。
不怕外向怕內向
如果說國內更愛乖孩子,在美國老師會特別擔心“內向的孩子”。李云渲告訴我,“我的大兒子特別害羞,在幼兒園時不太愛和其他孩子講話。我的老師告訴我,孩子需要培養(yǎng)和他人溝通的能力。要鼓勵他多發(fā)言多講話。”
華人家長崔芳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她說,“老師也說過我的女兒過于內向,所以在一些場合會特別給她安排一些角色。比如說,演小話劇的時候讓她當主演,培養(yǎng)自信。排隊領食品的時候,老師鼓勵讓女兒站在第一個。在讀小畫書的時候,安排她給其他同學講解。主要是為了克服她性格內向的問題。”
相比國內喜歡評選突出個人,獎勵小紅花的歷史,美國的幼兒園更重視個人對團體的貢獻。比如幼兒之間的相互幫助,集體排演小話劇。而學校會幫助安排家庭之間的”玩伴日”活動,就是讓小朋友相互到家里去玩。讓孩子們在玩耍和交流中提高情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