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05 15:26:46
在這個章節(jié)中我們將和您探討:
·邏輯思維能力--天才兒童是如何塑造的
·培育過程中的階段性和片面性
·“獨處”對孩子邏輯思維編織長度形成的重要性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適當?shù)沫h(huán)境轉(zhuǎn)換和適應
·如何實現(xiàn)邏輯思維的“自然”培育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xiàn)自然的邏輯思維的成長
·所謂“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如何培育的
邏輯思維能力的延伸
從孩子1歲起,父母應當開始幫助孩子進行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chuàng)建的信息采集和準備工作。
從這個時候起,孩子越來越會用各種方式和手段與父母交流和滿足自己的需要,比如看見媽媽離開的時候會哭,看見爸爸向自己走來會搖著小胳膊露出歡喜的笑容,想要的玩具沒有拿到會把大人遞過來的‘替代品’扔掉,小手還會執(zhí)著的指向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切都讓你們感到成長的力量,那么這個時候孩子需要什么呢?
我們說,孩子們需要通過不斷感受各種豐富多彩的生活經(jīng)歷,從而積極的完成邏輯思維的基本建構,更好的完成邏輯思維能力的擴展、延伸。
載體培育認為
關鍵問題:邏輯思維能力的延伸性
在孩子邏輯思維豐富成長過程中,邏輯思維將因為成長環(huán)境和培育方法的不同,致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呈現(xiàn)為兩種不同方式的豐富成長,即“直線邏輯思維能力延伸”和“縱向邏輯思維能力延伸”。
通過我們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邏輯思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說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初是非常具有彈性和承載能力的,他們通過汲取大量的信息來積極組建承載邏輯思維的空間,而我們說這個空間就像一個立方體,隨著孩子邏輯思維的構建,不斷向縱向和橫向拓展,而這種空間建構能力會在孩子15歲才會完成。(15歲之后邏輯思維更多的是依據(jù)自己擁有的信息,為“自我邏輯思維目的”的目的實現(xiàn)而進行使用、交換和替換。)也就是說,此時建構的邏輯思維能力延伸性越好,其邏輯思維能力越強大(大腦記憶溝越深),未來可被交換、替換的信息就越多,孩子自然就越聰明。
但是我們所提倡的兒童成長環(huán)境并非指超乎尋常的行為或者經(jīng)歷,而是那些圍繞著孩子生存環(huán)境和那些平?鞓返娜粘=(jīng)驗的熟悉、認識和感受。對于孩子需要的這方面的感受,父母可以嘗試給孩子做這些事情:
夏季,和媽媽一起散步的時候,拾幾片樹葉,把它系在小車上,觀察每片葉子的變化;
坐在媽媽的身旁,聽媽媽講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然后和媽媽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和自己喜歡的場景、對話;
晚上聽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然后把燈關掉,和媽媽一起看天上的星星,聽媽媽唱一首好聽的歌;
和爸爸一起爬,在地上組建一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汽車隊;
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滑滑梯”和沙土,雖然有時候會和其他小朋友發(fā)生小"問題";
看媽媽給自己做好吃的,然后全部吃掉;
幫下班回來的爸爸拿拖鞋,并摟著爸爸的脖子親一下;
……
這些看上去,父母好像每天都做的,簡單而微不足道的老一套事情,其本身卻蘊含著我們在完成一個使命——協(xié)助孩子創(chuàng)建邏輯思維的能力,這無疑對孩子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決定“天才”是否會誕生。
父母提問:
孩子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環(huán)境?
之前我們論述過,采集、收集和儲存信息是人類邏輯思維創(chuàng)建、豐富成長和使用的基本條件。所謂“信息”就是指能夠為視覺、聽覺、觸覺和感覺等信息采集器官采集到的各種直觀的、抽象的事物(例如,文字、數(shù)字、音樂、景物、色彩等等都被稱之為信息)。依據(jù)人類生存的需要,我們把邏輯思維創(chuàng)建、豐富成長和使用所需要采集、收集和儲存的信息分為三個范疇,即社會經(jīng)驗類信息、生活經(jīng)驗類信息和科學知識類信息。
父母在了解到這三個信息范疇的基礎上,只要本著為孩子提供的信息種類和信息結構由簡到繁以及遵循色彩類信息提供的比例,在培育孩子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平衡地為孩子的搜集、采集進行合理地分類提供就可以了。
父母提問:
如何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延伸性呢?
面對一群三歲左右的孩子,如果老師完整地念完了一個相對長的故事,大部分孩子會不完整地陳述其中一部分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而邏輯思維成長呈直線延伸性的孩子卻可以很精確、完整地陳述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而邏輯思維呈縱向延伸的孩子,會依據(jù)整個故事中的部分人物和情節(jié),再加以其它信息的情況下,敘述出另外一個完整的、新的故事。這就是邏輯思維成長呈直線延伸性和縱向延伸性孩子的具體外在表現(xiàn)形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