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7:37:43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著重從幼兒情感態(tài)度、幼兒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三方面闡述幼小銜接的方法策略,以期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幼小銜接 情感態(tài)度 生活習慣 學習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進入小學前,我們就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小銜接工作是幫助幼兒較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有著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所謂“幼小銜接”,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可視為幫助幼兒銜接幼兒園和小學前后學習環(huán)境所需付出的準備。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所以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幼兒園的幼小銜接不能停留在改變課桌的擺放形式、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減少,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等表面工作,而應重視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交際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xx年6月我鎮(zhèn)教育局于對鎮(zhèn)公辦小學一年級63名教師和一年級班主任進行了問卷調查(見附表),收集了幼兒入小學后表現(xiàn)不夠理想的幾方面的數據,具體如下:
1、認為幼兒入小學后傾聽能力表現(xiàn)不夠理想有67%,主要表現(xiàn)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爭著發(fā)言,不認真傾聽同學回答問題,不但影響課堂秩序還不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
2、認為幼兒入小學后自理能力表現(xiàn)不夠理想有63%,主要表現(xiàn)在幼兒責任心不強、不會做好課前準備、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依賴教師解決與同學的糾紛、不能管好自己的物品等。
3、認為幼兒入小學后書寫能力表現(xiàn)不夠理想有46%,主要表現(xiàn)在幼兒握筆姿勢、書寫姿勢不正確,不會抄作業(yè)等。
針對以上的調查結果,筆者從幼兒的入學的情感態(tài)度準備、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培養(yǎng)三方面談談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的幾點做法。
一、積極情感態(tài)度是幼小銜接的前提
情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主觀態(tài)度或主觀反映,屬于主觀意識范疇,而不屬于客觀存在范疇。從性質上看,有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之分。針對幼兒入小學的情感態(tài)度德國的哈克教授曾做過一次調查,有30%-40%的幼兒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很不適應,常常在心理上產生緊張。因為幼兒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不適應,幼兒才會出現(xiàn)厭學、孤僻等現(xiàn)象。原因是忽視入學態(tài)度、情感方面的準備,可見培養(yǎng)幼兒積極情感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
。ㄒ唬┒喾N途徑,激發(fā)向往小學的愿望。
參觀小學,了解小學,激發(fā)幼兒向往小學的愿望。我們每年5月份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了解學校與幼兒園的異同,觀摩小學的升旗儀式,了解小學生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如每天上幾節(jié)課,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么等。播放小學生快樂的生活短片給幼兒看,如小學的課間10分鐘、小學生上課、小學生入隊儀式的片段給幼兒欣賞,這樣既可以讓幼兒了解小學的生活,同時也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ǘ╅_展相關的活動課程,解決幼兒的擔憂。
由于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幼兒都是在大人的細心呵護中長大,心里承受力比較差,所以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為此,我們設計相關活動課程與幼兒商量共同解決擔憂。如談話活動《擔憂的問題有哪些》,幫助幼兒明白上小學后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針對這些難題我們又設計活動《讓我們來解決它》,然后組織幼兒共同討論解決辦法,這樣既排除了幼兒的擔憂,又教會幼兒遇到問題要思考解決的辦法。在大班期末我們還進行“離園倒計時”,“我要上小學啦”等主題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小學向往之情,同時讓幼兒全面了解小學生學習情況等,使幼兒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學準備。
。ㄈ└淖兗议L對幼小銜接的片面性觀念,減少幼兒的心理壓力。
幼兒上大班了,大部分家長就忙著給幼兒請補習老師學拼音、學算術,但很少考慮幼兒的心理準備。幼兒剛入小學時這邊還沒有適應,那邊又要測驗了,如果測驗成績不好,家長內心也變得緊張焦慮,幼兒的見后心里壓力就更大。為了改變家長這種“重知識、偏能力”片面性觀念,幼兒升大班后的第一個月,我們就進行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家長會,我們邀請小學教師和1~2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向大家介紹小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交流自己為幼兒入學前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和經歷,從而改變家長片面性觀念,使家長了解、配合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小銜接的基礎
《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健康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學習生活自理技能?梢娏己玫纳盍晳T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我們跟小學教師交流后得知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幼兒比掌握知識多的幼兒快適應小學生活。所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小銜接的基礎。我們的做法有:
。ㄒ唬┡囵B(yǎng)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提供交往平臺。我們通過各節(jié)日、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如同年級班級結對的慶新年的包餃子、端午節(jié)包粽子活動?缒昙壍拇笫掷∈值幕顒,如9月份我們?yōu)榫徑庑“嘤變旱娜雸@焦慮感開展大帶小活動,組織大班幼兒帶小班幼兒做游戲或表演節(jié)目給小班的幼兒看;冬天大班的幼兒去教和幫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脫衣服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關愛他人的情感,又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示范模仿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需要借某樣東西要說什么?用完他人的東西要說什么?不小心碰撞同伴怎么辦等?我們通過每月評選禮貌寶寶來養(yǎng)成幼兒有禮貌的習慣。還組織幼兒玩玩辦家家的游戲,扮演客人或主人,讓幼兒學會了與人合作,提升了社會交往的經驗。
學會自已處理矛盾。幼兒在交往中發(fā)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當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時我們首先讓幼兒一起分析原因,自行商討解決的辦法,兩人達不成一致意見時老師才介入,讓幼兒學會自已處理矛盾。
(二)增強幼兒的責任心
給任務,敢承擔。讓幼兒向家長傳達通知等,通過家長的反饋對傳達的結果進行記錄和評比。還有讓幼兒在擔任流動“班長”、 區(qū)角管理員、值日生的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責任感。再有幼兒損壞圖書、玩具或弄傷其他小朋友,我們讓幼兒知道由于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后果,應當自已去修補、賠償和道歉,從而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共決策,倡自律,守諾言。在生活、學習中我們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形成責任心。我們班上的所有事情都讓幼兒共同決策:如班級常規(guī)和進區(qū)要求的制定、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班級故事會的策劃等等。
。ㄈ⿲W會獨立自主生活
開展系列提高幼兒自理能力活動。我們通過生活課程:“整理小書包” 和整理書包比賽,讓幼兒掌握整理書包的方法。我們還經常舉行疊衣被、收拾玩具比賽,幼兒在順口溜的引領下輕松完成,很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整理能力。
改變幼兒愛磨蹭的習慣。在做事前跟幼兒約定好完成的時間,改變幼兒愛磨蹭的習慣。如大家約定午飯在11:55前吃完,那么進餐時教師有目的地提醒那些較慢的幼兒,爭取在約定的時間內吃完等。教師有目的地跟蹤動作較慢的幼兒在園和在家是否有進步,有進步的及時表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