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開心豆2010 2018-07-12 14:31:11
中國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國人眼中,好孩子的標準無非是“成績好”、“乖”、“聽話”,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聽家長的話就行了;相反,調皮搗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卻不一定能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歡迎。
不可否認,“成績好”、“乖”、“聽話”這樣的評價標準有他的合理之處,但具備這些優(yōu)點的孩子,將來真的就會出人頭地、成龍成風嗎?
答案卻是不一定。因為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一味地“聽話”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聽話的孩子,有時反而會更加有“出息”。
一、一味地“聽話”是一種盲從的表現。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喜歡根據自己所謂的“過來人”的經驗來教導孩子,讓孩子走他們的“老路”,孩子也并不反抗,并照著父母說的做,這就是“盲從”。雖然父母在閱歷與經驗上,都比孩子要豐富得多,但是時代是在變化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也在變化,如果父母不考慮自己孩子的性格,就強迫他去做一些他或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孩子也許迫于父母的威嚴也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他們就“被盲從”了,也就代表他們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二、一味地“聽話”讓孩子沒了主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比父母更愛自己,父母總是把最好的東西毫不吝惜地留給孩子,所以孩子們往往對父母都是敬重甚至崇拜的。當父母在某件事上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就為孩子做出決定時,孩子也許會不悅,但是他們完全信任父母,相信父母都是為自己好,也就聽之任之了,這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見,也會讓他們養(yǎng)成惰性,更習慣依賴父母。
三、一味地“聽話”還會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由于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他們就成了父母手心里的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出于安全考慮,或者因為某些條件的限制,父母會阻止孩子干一些事情,把孩子的“奇思妙想”扼殺在搖籃中;也有的父母習慣用暴力來解決此類問題,這不僅會壓制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也給孩子做了不良師范,更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我們不如逆向思維一下,不要以把孩子培養(yǎng)成“乖”孩子為標準,適當地“放養(yǎng)”孩子,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不僅學會聽話,更要懂道理、講道理。這時候,父母怎么改變就尤為重要了。
一、尊重孩子,不要老想著控制他/她。父母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去對待,不要總擺出一副長輩架勢,用長輩的威嚴去震懾他/她,而是要像《爸爸去哪兒》中的林志穎和張亮父子,把孩子當成朋友,放低姿態(tài)去了解他們,不隨意替孩子決定事情,尊重他們的選擇,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他們想做的事。
二、允許孩子自主選擇。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父母與孩子也是一樣,雙方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到“親密有間”,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適當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還是不放心,可以在旁引導,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興趣愛好。
三、允許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見解。父母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給予孩子一些建議,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并能和他們愉快地溝通,然后交換想法,從而通過這種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
四、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所以在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和生活能力。雖然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但是父母絕對不能溺愛他們,要讓孩子去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從而讓孩子學會獨立,不僅能在生活上獨立,也能在精神上獨立,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氣甚至欲望。
五、鼓勵孩子接觸新鮮事物。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家長不能因為一些未知的事情就去否定孩子的現在,要鼓勵他們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因為新事物的吸引力是父母無法給予的,它們的魅力也是孩子無法阻擋的,當孩子走進大千世界,他們肯定會擁有一生難忘的體驗。
一言以蔽之,太聽話未必好,孩子懂道理最合適,F在“聽話”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怎樣讓孩子懂道理、講道理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同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相處方式,來適應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很長時間以來,“聽話”都被當成好孩子的必要條件,守規(guī)矩、順從的孩子總是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稱贊,而頂嘴、執(zhí)拗的孩子往往被批評和懲罰。
其實,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順從的孩子雖然成長過程會比較順利,但容易流于平庸,而那些能跟父母頂頂嘴(特別是在逆反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可愛之處,這些可愛往往也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備的品質。
1.更有主見,不盲從。不聽話的孩子往往能意識到“父母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知道事情有一種以上的選擇,這說明他們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這種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成為墻頭草,而往往能成為意見領袖。
2.更獨立,不依賴。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于父母的獨立個體”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被包辦,喜歡自己動手,行動力、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因而不斷增強。
3.更抗壓,不做“玻璃娃娃”。對孩子來說,父母老師的權威性不言而喻,能夠在師長面前勇于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氣、更抗壓、更能經受挑戰(zhàn)。
4.更有創(chuàng)造力,不做復制品。多聽話便少用腦,相反,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喜歡動腦子,因此更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
5.更會表達,不做悶罐子。有些家長抱怨孩子頂起嘴來“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實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闡明自己的理由。用語言與外界世界多次溝通、反饋后,他們往往能語出驚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