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陳藝、章翌 2018-07-10 11:20:17
2017年杭州幼小銜接階段,采荷二小辦了個針對新一年級學生家長的“家長課堂”。跟以往比,這次類似于家長會的集中足足提前了近一個月。
為啥這么早?采荷二小教育集團校長俞晴說,幼小銜接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情感方面的準備工作,所以今年盡早開始聚焦新生情感銜接,幫學生和家長適應小學生活。
關于“情感銜接”他們是這么做的
因為家長在銜接中起著重要作用,采荷二小特別設置了“線上課堂”: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給新生家長推送入學后要注意的事,還設計了“一訪兩課”:一次家訪、兩次“家長課堂”。第一期“家長課堂”主題:如何讓孩子一開學就喜歡上學習。
“家長課堂”主講人、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陳默提到了“3個銜接”:認知銜接、生活銜接、課程銜接。“我猜一定會有家長對孩子說過:你要上小學啦,好日子要結束咯……這會阻礙孩子的認知銜接,這么說過的家長趕緊回去重說!”家長應該讓孩子覺得,學校是開心的、能交朋友的地方。
俞晴則在“3個銜接”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情感銜接”:“除了孩子的情感,還有家長對學校的情感,情感銜接更像是一條‘暗線’,融入在學校的各項幼小銜接措施里。”俞晴覺得,很多孩子害怕進入陌生環(huán)境,情感銜接要幫助他們愛上學校、老師、伙伴。以往,始業(yè)教育結束后,采荷二小會組織新生參加“快樂從第一天開始”游園活動。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活動開始時孩子們臉上表情凝重,放學后一個個都開心地笑了。
另外,杭城小學采用新教材后,更注重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問題。例如,語文課本將拼音的內容向后調整,讓孩子不必在適應階段就學習低年級重難點內容。新教材使用前,采荷二小已經有意識地嘗試將重難點內容先放下,將繪本讀物融入課程銜接中,入學前兩周不上課本內容、不學拼音,只上繪本課,即將成為新生班主任的柳葉說:“為了不讓孩子一上學就有心理壓力,我們專門設置了繪本課程作為緩沖,效果很好。”
對于家長來說,銜接壓力在于即將要跟孩子一起進入更高階的教育水平,需要盡快完成從幼兒園家長到小學生家長的轉型。這時,學校的“一訪兩課”和線上學堂就起著大作用了——培養(yǎng)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間的熟悉感。“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情感銜接,也就是心理準備。就像做一件事情,心情好的時候肯定更順利。”柳葉說,很需要建立孩子與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柳葉說,幼小銜接不僅應該在暑假里啟動,“更應當把幼小銜接看作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會有興奮期、壓力期和適應期,短則幾周,長的可能經歷兩個月,“但不管這個階段多久,家庭教育都相當重要,不能隨著孩子的‘適應’而懈怠,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場。”
還有這些銜接問題很重要
A關于喝水如何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
不少一年級家長在班級QQ群里咨詢班主任,問題十分細致。柳葉說,現(xiàn)在的家長非常關心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但一些問題容易忽視。例如忘記喝水,“以前有家長反映,一天下來,孩子水壺里的水都沒怎么喝。這就需要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校走廊里是直飲水,下課隨時可以灌。”班主任也會在教室布置中給孩子放水杯的地方貼上溫馨提示:“每天四杯水”;每節(jié)課下課都會提醒孩子喝水、上廁所。另外,體育課前也會提醒孩子課前先喝少量,課后小口逐次飲用。
B關于整理書包這首兒歌能幫上忙
小學生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自己整理文具等習慣。陳默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比如把整理書包的步驟編成兒歌——
文具晚上要睡覺,我們把它照顧好。小書排在大書前,整整齊齊進書包。鉛筆橡皮和尺子,檢查完畢放筆袋,水杯跳繩放側袋,飯盒抹布都洗好,明天和我一起上學校。
讓孩子反復念兒歌并記下,說給家長聽,接著家長和孩子邊說邊示范如何根據(jù)兒歌整理書包,最后讓孩子學會自己邊念邊整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