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05 15:16:15
案例反思:
一、美術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活動。
《綱要》中也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兒大膽地
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過學習《綱要》我們認識到,要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幼兒應該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并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納和尊重幼兒的不同想法。但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往往把“支持”停留在口頭上,會不經(jīng)意地做出一些限制、干預孩子的行為。用“對不對”、“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束縛他們,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美術活動中,當濤濤沒有按照我的要求作畫時,我卻不假思索地去干預,將我的意愿強加于濤濤,造成了濤濤不敢動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繪畫則是幼兒的另一種“語言”。幼兒喜歡借助繪畫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內(nèi)心感受,在繪畫中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發(fā)展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個性。但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行為必須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精神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xiàn)。這時教師的支持尤為重要,它是孩子獲得成功的基礎。教師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支持”,就應以幼兒的眼光去看作品,設法營造一個孩子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展現(xiàn)豐富的想象力的環(huán)境,不斷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嘗試的條件,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思維得到尊重并充分得以施展。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讓美術活動給孩子帶來成功的快感和心情的愉悅。教師首先要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尊重他們的表達的意愿,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露出來,而不能用教師既定的目標去暗示幼兒。如果我一開始就及時了解濤濤的想法,并及時給予肯定、支持,班里孩子們的作品就不會出現(xiàn)千篇一律局面,可能會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因此,讓孩子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在活動中真正支持孩子們的真實意愿,欣賞他們,激活他們的想象,他們的繪畫作品就會更加燦爛,富有童趣。
二、教師要做一個幼兒活動的引導者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機械地教幼兒技能技巧,而要以“受人以漁”的思想為指導,適時有效地加以引導。但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引導不適時或者亂引導的現(xiàn)象。就拿濤濤“畫青蛙”的案例來看,我忽視了孩子獨特的表現(xiàn)力,沒有及時地從欣賞者的角度去引導,反而將我的看法強加給孩子,這造成孩子在我的言語暗示下不知所措,認為必須跟老師一樣,跟老師一樣的青蛙才是最美的誤導。雖然后來我及時調(diào)整了自己的教育行為,但是多數(shù)孩子在活動中因我的誤導而不敢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真實想法,畫出來的青蛙出現(xiàn)模式化的作品。如果我在濤濤給青蛙找朋友時,及時地給予賞識、激勵,引導幼兒討論、交流:“這么多的青蛙在一起做游戲,多熱鬧啊,你的青蛙在做什么呢?”孩子們就會因此而展開不拘一格的想象,對自己更有信心,創(chuàng)作的欲望更強烈。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接納每一個孩子獨特的創(chuàng)造,并在贊賞孩子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及時地將孩子奇特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樣,別的孩子在教師適時有效的引導下,孩子們的想象會更豐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會更高,作品會更豐富,更有童趣和個性,而不是一個模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