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樂悅鋼琴藝術工作室 作者:樂悅 2018-06-20 09:49:31
常有零基礎開始學琴的琴童家長,會問樂悅老師,剛開始入門應該選用什么教程比較好呢?
一般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多少是聽說過鋼琴教材的多樣性的,也聽過一些五花八門的介紹,但因為不太懂,孩子還沒有正式開始學,所以對教材的選擇有些疑問。
因此,今天晚上我來談談,我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對教材的運用及對教材的理解。
可以先從我的學琴歷程說起,其實現在已經記不清到底是從哪一步開始的。印象中,我并沒有接觸過兒童的啟蒙鋼琴教材。因為90年代并沒有開始普及鋼琴,當然也不會有配套和系統的教程用來供幼兒學習。
好在我的母親是位音樂老師和鋼琴老師,所以當她在給她的學生們授課的時候,我在旁邊耳濡目染已經似懂非懂地,掌握了不少音樂理論知識,也聽過了許多不同的樂曲。所以當我第一次爬上鋼琴,興奮得彈奏這件樂器時,我彈的曲子居然是《致愛麗絲》。
在我18歲考入大學的那年暑假,就有我的鄰居,幾個小孩的家長,帶著孩子來找我學鋼琴。那是我教學生涯中最早運用的鋼琴教材,美國的《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材》。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依然有不少老師選用這套教材。很客觀的說,作為一套老教材還是蠻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我認為,這套書在內容編排上中規(guī)中矩,技巧上可有可圈可點之處,教程的難度也比較循序漸進。覺得遺憾的是,入手的開始,對手指的觸鍵的序位和方式的引導并不科學,從一指入門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手指的緊張;而知識點的過于密集性也不便于初學的學生比較充分地來規(guī)范手指手型,而剛開始基本彈法的掌握恰巧是最重要。
這個問題是在我擁有了新的教材后,也是一部分從其他老師那里轉過來的,且大都運用的這本教程啟蒙的學生,存在著上述的問題,我在思索對比后有了這樣的結論。因為進度相對比較快,很多學生在剛開始并沒有把手指手型做的很到位,以致不久后問題堆積出現,因此我覺得教材設置上還是存在著原因的。
很多老師不愿意更換教材的原因,或許是沒接觸過更好更先進的,或是說教材已經教得很熟了,就懶得再換了。畢竟教一些老師自己從來沒有彈過的曲子,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會讓原本很擅長的教學變得比較復雜化。
時代在進步,本身是西方樂器的鋼琴當然學法教法也要與世界接軌,因此,作為鋼琴老師,應該不斷突破自己,提高對新的教學方式和教材教法的研究,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敏銳性,并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自身的教學特長,能把教材整合到最優(yōu)化,為初學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基本功,讓她們養(yǎng)足后勁,待羽翼豐滿,就可騰飛。
大概2011年的時候,我開始嘗試用巴斯蒂安的教材,這套教材在美國已經有了70多年的歷史,但因為版權問題,那時才開始緩慢進入中國市場。
這套書最大的特點是配圖漂亮,教材內容全面,就比如說第一冊里包含四本分冊:《基礎》、《技巧》、《演奏》、《樂理》。每一堂課都突出一個課題,以基礎冊為范本,其他幾本書圍繞著這個知識點進行拓展和深入,并且通過讓孩子們自己畫畫的形式比較牢固地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
這種循序漸進,比較有趣味的方式,立刻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評,直至今天,這仍是我運用地最多的一套鋼琴啟蒙教材。
特別優(yōu)秀的地方在于,鋼琴的前三節(jié)導入課,是讓孩子們從黑鍵入手的。這是很多國內外鋼琴領域的專家極力推崇的。
這樣的好處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三點:
1、黑鍵以二個和三個一組,比起白鍵,更容易歸類,能讓孩子們很快記住鍵盤的位置,而且后面不同的白鍵位置的認知也需要通過黑鍵,才能較快找到;
2、黑鍵的音的位置以大二度為最小間距,利于學生能夠把手指獨立得站立在琴鍵上,不會導致手指粘連的情況出現,對于手掌支撐手指獨立性的訓練有天然的優(yōu)勢。
3、黑鍵上彈奏的出來的都是非自然音,即都是變化音,可以讓學生一開始,對變化音的色彩有所體驗和感知,不再會到日后,因為曲子中出現了升降號,要彈黑鍵上的音高,而產生畏懼心理。同時,對于調性調號的早起開發(fā),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5年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到了一個新的教材,《菲伯爾鋼琴之旅》,名字很藝術,想來應該是很有趣味的一套教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