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唐山星海琴行 2018-06-14 16:44:14
。ㄆ撸╈柟绦栽瓌t
鞏固已學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是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唱歌課更是如此,不是僅憑理解記住就夠了,它的很多內(nèi)容是對人體器官的運動訓練,使之訓練到位并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通過反復的訓練是不可能做到的。
唱歌課的鞏固性原則,有兩個方面的含意。一是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能荒疏。二是對歌唱狀態(tài)(發(fā)聲、氣息)的穩(wěn)定,不能懈怠。同樣地貫徹鞏固性原則也應當從兩個方面入手。
1、對于知識的鞏固。
。1)理解是鞏固記憶的前提。為了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記憶下來,教師應當把每一堂課組織得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真正把學生教懂。
。2)練習是鞏固的最重要的手段。講授和練習法也是為唱歌課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3)經(jīng)常復習是鞏固的保證。學會的新歌或講授的新知識,應當在以后的課堂中不段地復習和鞏固,防止遺忘。要重視每一節(jié)課開始時的復習檢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集體復習或個別檢查等形式,鞏固前一課所學的歌曲和音樂知識等。在講授新課時注意聯(lián)系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
。4)知識的系統(tǒng)化是鞏固的最好幫助。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串起來,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完成一個教學周期后都應當歸納總結一下該周期內(nèi)所教的知識和技能。在每一節(jié)課結束前,應對本課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訓練進行小結,及時予以鞏固。
2、歌唱技能的鞏固。
要靠經(jīng)常不斷地進行訓練,所謂 “三日不唱口生,三日不摸手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ò耍┮虿氖┙淘瓌t
事實上,每個人的音樂天賦是不一樣的。加上后天的影響,環(huán)境的差異,使學生之間的音樂水平及興趣差異懸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安排適合他們接受能力的教學內(nèi)容。這就是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應當是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是學生可以接受的;二是教學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機械劃一,平均對待也是錯誤的。
徹因材施教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如聲音特點、音樂基礎以及興趣特長等。然后根據(jù)所掌握的情況安排集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的內(nèi)容分配與教學要求。此外,還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普遍教學和重點培養(yǎng)的關系?傊,因材施教原則,是要我們?yōu)閷W生提供適合他們并能為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并通過教育使他們的特長得以彰顯,使他們的弱項得以彌補。使他們更容易地成材、更輕松地成材。
二、特殊原則
。ㄒ唬┥ひ舯Wo原則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嗓子都很稚嫩,特別是中學階段多數(shù)學生都處于變聲期,嗓音難聽,音域變窄,唱歌時愛喊唱,這樣容易壞嗓子。所以,珍惜嗓子、保護嗓子是中學唱歌教學過程必須堅持的原則。
保護嗓音,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嗓音情況選擇音域適合的歌曲,以避免學生不當用嗓或過度用嗓;二是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嗓子不舒服、有毛病,一定讓其休息。所謂的“帶病堅持”,“帶傷堅持”是萬萬不可取的。
保護嗓音的意義還在于保護學生唱歌的積極性。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嗓子,一旦造成損害,雖不是長久的生活上的損害,但對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卻可能是長久的損害,這是我們必須引起重視的。
。ǘ┯鋹傇瓌t
音樂作為人類重要的精神食糧,審美愉悅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之一。正是因為音樂具有愉悅性,人們才有可能在心情舒暢的前提下主動參與音樂審美活動。保護學生的良好心境。讓學生陶醉于所學的歌曲之中,以愉悅的心情去唱好歌,是唱歌教學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
唱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是一種樂于參與的娛樂活動。如果我們把唱歌課上得大家都沒有了一個好心情,唱歌學習似乎就會變成一種“任務”,既然是“任務”,學習起來就存在被動性,就有可能應付,效率自然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讓唱歌學習失去其意義,使我們的唱歌教學迷失方向。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唱歌教學的愉悅性是審美教育發(fā)生情感體驗和優(yōu)化效應的心理機制,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tài)的時候,最有利于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如果學習有樂,必然會樂于學習。學習有樂,這是唱歌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這也就是所謂“樂(音樂)即樂(快樂)”的道理。音樂導師有責任讓這一優(yōu)勢發(fā)揚光大。
。ㄈ﹨⑴c原則
參與原則就是要在唱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創(chuàng)設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到歌唱的活動中來,從而使他們獲得審美體驗。
“參與性”本身也是唱歌課的特征之一,可以說,沒有學生參與就沒有唱歌課,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提高參與的質量,怎樣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因此,貫徹參與性原則,首先是要讓學生對唱歌課的內(nèi)容真正感興趣。第二,難度要適中,不能太容易,否則學生會覺得缺乏挑戰(zhàn)性;但又不能太難,否則學生又沒有成就感;三是設置足夠的興奮點,使學生自始自終保持高昂的興致。
上述教學原則是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唱歌教學的方法
視唱教學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在演唱實踐活動中學習。
樂譜是記錄音樂的符號,沒有樂譜,就無法記錄稍縱即逝的音樂,也無法傳承音樂文化,更無法進行交流和傳播。因此,學生識讀樂譜,是掌握音樂學習、傳播、傳承、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必要的。也正因為如此,《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并提出了不同學段,不同年級“識讀樂譜”的具體要求。但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常?吹揭徊糠纸處熑匝匾u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觀念,把視唱教學置于唱歌教學的中心地位。唱歌課一開始就把歌曲當中的節(jié)奏,旋律難點片斷挑選出來,重點反復練習,這些片段脫離了作品的旋律、情感,既無情感、又無美感,極大的破壞了音樂作品的完整性,藝術性,也傷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味同嚼蠟,哈欠連天。還有一部分教師,懂得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回避直接視唱練習,煞費苦心,拐彎抹角,“枝子花、茉莉花”一大堆,就是不敢讓學生唱譜,這種教法又會導致另一個極端:即學生不用費腦筋識讀樂譜,玩得很高興,但幾年下來,仍不具備起碼的識讀樂譜能力。以上兩種教法和觀念前者要求高,后者要求過低,都不能達到《標準》要求。這就提出了如何在歌唱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適度訓練學生識讀樂譜技能的問題。教師要注意以生動優(yōu)美的歌曲為載體,以體驗,感知鑒賞、審美音樂為核心;以歌唱為手段,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來進行課堂唱歌教學。只有理念正確,方法得當,才能達到唱歌教學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是用視唱法還是聽唱法來學習一首歌曲,這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而定,F(xiàn)代音樂教育心理學認為,識譜過程,首先得理解五條線、間、譜號、音的長短、高低,唱名、休止符的意義等等,其次還得在保持音樂速度的同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肌肉高度配合,把這一切音樂符號在一舜間用嗓子唱出來,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合適的,因此,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宜采用聽唱教學法。
隨著教學理論和教學手段的逐步發(fā)展,教學方法日益豐富。熟悉、掌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唱歌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