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葉子少兒美術(shù)網(wǎng) 2018-06-09 12:19:39
對于幼兒繪畫,我們是否只關(guān)注目標的達成,而忽略了去傾聽幼兒真實的聲音;我們是否只注重了范畫作品的“像與不像”,而忽略了繪畫還能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的功能。
案例1:繪畫日記
我們班為每個孩子建立了“繪畫日記本”,晨間活動時隨意取放自由繪畫。
周一的早上,稀稀最后一個拿本子,看起來有些不高興,畫了些模糊的線條,但很久都沒有完成,她又靜靜地拿著筆想著什么。
這時,明明走了過來,他見稀稀的畫面,問道:“你畫的什么呀?”
稀稀小聲地回答:“媽媽找不到了!”
明明問:“為什么找不到了呢?”
稀稀沒有回答,明明又繼續(xù)追問,稀稀仍然不答。
明明正準備離開,但他回頭說了一句:“在旁邊畫個媽媽,不就完了嘛!”說完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發(fā)現(xiàn),稀稀真的在自己的旁邊畫了一個卷發(fā)的媽媽,而此時,她見我在一旁觀察她,回過頭來對著我笑了。
活動結(jié)束后,我問了稀稀,才知道:原來她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媽媽找不到了。
分析:繪畫的意義不在于最后稀稀能否畫出多么美麗的畫面,而我看到她在過程中體驗、感受、想象媽媽在身邊的過程更為美好。其實,繪畫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動建構(gòu)意義,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
案例2:娃娃花
春天到了,我將美術(shù)課堂帶進了花園,開展了一次“春天的花”寫生活動。來到小區(qū)的花園,盛開著茶花、櫻花、迎春花,還有許多說不出名字的小花。孩子們都被吸引到花臺邊,我在引導孩子們觀察了花的顏色、形狀和花園的布局后,便請孩子們自主選擇喜歡的花開始繪畫。
剛說完,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繪畫了,有個孩子用繞圓圈的方法畫出一個大花園,有孩子用弧形線條畫出了多層的花瓣和花蕊,還有孩子用小圓點來表示很多的花。有畫一朵花的,有畫幾朵花的,有畫一片花的,非常的生動。
更有趣的是,當繪畫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月月興奮地拿著作品給我說:“老師,你看我的娃娃花。”“什么是娃娃花呀?”我仔細一看,原來月月在花蕊中畫了幾個娃娃,她告訴我:“這個是我,這個是晨晨!”
分析:住在娃娃花里的孩子多么幸福,這就是幼兒最為真實的創(chuàng)造。沒有了范畫的教學,我們可以嘗試更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實物觀察,寫生繪畫,這樣寬松和有趣的繪畫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
該不該“示范”
很多老師認為,教小孩畫畫就要從教他們畫最簡單的小雨點、最熟悉的蘋果開始,并認為“不教要老師干什么”,“ 不教,孩子怎么會畫畫”。
作為教研員,我經(jīng)常思考為什么多次傳播經(jīng)驗和理論講解后,老師們對美術(shù)活動中教師如何教、教什么,還不是十分清楚,還不能很好地轉(zhuǎn)變觀念,沒能在美術(shù)教學中改變示范的做法,為什么教研活動沒能真正打開老師的心結(jié)。我設(shè)計了一個“藏寶找寶”的游戲,讓老師大膽涂畫,體驗處于涂鴉期到象征期的孩子的繪畫特點。“藏寶找寶”游戲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請老師們在自己的紙上制作一張藏寶圖。
“請您選一支自己最喜歡顏色的水彩筆,左手拿筆,轉(zhuǎn)動手臂(示意繞圈圈的動作),隨意在A4紙上畫線。這就是我們的藏寶圖。如果畫得越大,那么寶貝就藏得越隱蔽,不容易找到;畫的小,找起來就容易些。如果你能地把線條畫得多一些、占滿紙,那么別人要找到你藏的寶貝就難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