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儀征市新集中心小學 2018-06-07 11:44:32
有人說:
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媽媽是「孫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是「八戒」,雖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經(jīng)路上,心里卻想著「高老莊」。
平時陪伴孩子、檢查作業(yè)、開家長會等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時才不得不出現(xiàn)。
所以有人說:父教是家庭教育的稀缺品。
1
曾經(jīng)有一項調(diào)查顯示:
在我國,42%的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獨當一面,32%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由祖輩承擔,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過12%。
網(wǎng)上有人笑稱:所謂的父愛如山,大概說的就是父親跟山一樣,遠遠地立在那里,可望而不可及。
關(guān)于父親缺位的文章層出不窮,然而爸爸們總是有最“完美”的理由:“我忙著賺錢,哪有時間陪孩子,再說我老婆是全職太太,有她不就夠了!”
可是啊,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
父親,是孩子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個孩子自面對世界開始,他的成長規(guī)律需要母性之愛日漸減少,父性之愛卻日漸增加。
心理學家說:父愛不可缺少,也不可能被替代。
2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蔡笑晚,大學沒有畢業(yè),卻被譽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他親自教育6個孩子,取得輝煌成就: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yè),后被美國圣約翰大學錄取,獲得博士學位;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yī)科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就讀于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眾多媒體采訪他:“你的育兒秘訣是什么?”
他說:“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yè)。”
3
爸爸帶大的孩子,不但童年得以完美,人生往往也得以圓滿。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說:“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親的教育。”
爸爸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1.孩子安全感建立得好
父親是力量的代表,是強大的依靠,是年幼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2歲到6歲是每個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guān)鍵時期,爸爸的陪伴,將讓孩子感受到更充足的愛,更有信心與勇氣去面對陌生的世界。
幼年缺乏父愛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說父愛如山,孩子身邊沒有一個堅實的依靠的時候,就會變自卑、焦慮。
長大之后,哪怕成為一個健壯的大人,孩子也無法擺脫這種不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在事業(yè)上很容易墨守成規(guī),恐懼失敗,不敢突破創(chuàng)新,不敢做出新的嘗試。
這往往會使得他的事業(yè)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開新的天地,這嚴重制約了個人事業(yè)所能達到的高度。
所以無論再忙,身為父親也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父親的關(guān)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個足夠堅強的后盾,產(chǎn)生安全感,做事就會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腳。
2.行為更具有自控力:
鄭淵潔曾經(jīng)在博客中寫道:“我成為父親后,繼承了父親家教的衣缽。對于孩子,只做不說。換句話說,閉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作為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因為性格使然,爸爸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往往比媽媽更強調(diào)公平和責任,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告訴他們言行得體和打破規(guī)則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所以,爸爸帶大的孩子,在面對世界誘惑的時候,具有更多的自控意識與自律行為。
而自控與自律,是孩子將來成功不可或缺的性格之一。
最后,想跟爸爸們說,爸爸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讓他們一生都擁有自信和快樂。
孩子不是生活有人照料就可以,也不是只要有人疼愛就可以。
孩子有孩子的內(nèi)心,孩子的內(nèi)心在成長的階段極度需要有人照料,而爸爸,在這種階段,是無人可以取代的角色。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