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8-05-24 18:48:09
本來面目
成語解釋本來:原來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成語出處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
成語繁體本來靣目
成語簡拼BLMM
成語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一ㄢˋ ㄇ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本來面目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于人與事物。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本,不能讀作“bèn”。
成語辨形本,不能寫作“木”。
近義詞廬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反義詞涂脂抹粉、喬裝打扮
成語例子這一潤色,留傳固然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
英語翻譯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語翻譯本來面目
其他翻譯<德>das wahre Gesicht
成語謎語化裝之前
成語故事佛教禪宗六代世祖慧能從小聽人念誦佛經(jīng),心中有所覺悟,就到黃梅縣東禪寺投奔禪宗五世弘忍大師學(xué)習(xí)佛法,被秘密授與祖師衣缽,連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講佛法;勰苷f:“不思善,不思惡,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