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5-24 15:51:21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鄂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師導入
師: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生:圓形、球體……
*講授新課
師:大家都可以說出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請同學看教材中圖1.1,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什么過程呢?
生:方圓地方說-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衛(wèi)星照片……
師:(總結)人類認識地球是經(jīng)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由于認識的局限性,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后隨著認識的擴大,人們認為“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隨著認識的加深,尤其是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而地球衛(wèi)星照片更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師: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能夠作為地球是球形證據(jù)的事例呢?
生:(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
a.(事例1)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展示教材圖1.3)
b.(可能出現(xiàn)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
師: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不僅認識地形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圖1.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多少呢?最大周長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呢?
生: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展示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圖
師:比較極半徑和赤道半徑的差值,這說明了什么?
生:差值為21千米。
師: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但想對于地球來說,這個數(shù)據(jù)微不足道,所以地球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