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學生作文 作者:小學幫 2018-05-21 16:06:50
三、囫圇吞棗法。
四、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止。這四種方法我們不妨教學生一試。
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小學低段更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低段入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結合聽說讀寫,可以提高學生識字、寫字、聽話、說話、寫作的能力。閱讀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意識。
四、朗讀方面的培養(yǎng)
1、教師范讀
小學生的模仿性極強,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導入新課后,先范讀課文。教師的范讀,既對學生的朗讀起了示范作用,又使學生掌握一些朗讀的技巧,語音的輕重,朗讀速度的快慢以及語氣、表情的變化,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和理解,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朗讀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內(nèi)容情境,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最好方法。因為小學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誰都想做得最好,為了扮演好各個角色,學生就會用心去琢磨,用心去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表情、感受等。
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在朗讀中也就能讀出感情來,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也使學生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3、齊讀
齊讀課文可以使全班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朗讀中去,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同時也帶動那些后進生的朗讀熱情。使他們在優(yōu)生地帶動下開口讀書,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激發(fā)他們的朗讀興趣,學會朗讀的方法和一些朗讀技巧。久而久之,那些后進生的朗讀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對朗讀產(chǎn)生了興趣,閱讀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為了使全班學生的朗讀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利用一些時間,例如每天早讀時間、每節(jié)語文課下課前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漸漸地,學生就養(yǎng)成了齊讀的習慣。
4、默讀
默讀也是朗讀的一種形式,使閱讀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每教一篇新的課文,都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生字、新詞以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利用字典、詞典以及其它的工具書自己先初步理解課文,再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地進行精讀,討論交流個人見解,更好地解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默讀還有一個很好的效果就是學生在默讀后能提出一個個有質量的問題。
五、注重閱讀方法指導 提高閱讀能力
喜歡讀書并不等于會讀書。小學生讀書往往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做為老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使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根據(jù)不同體裁的文章,根據(jù)不同的學段,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三種讀法。
其中,精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也最適合小學生使用。對于一些復雜的長句子,教會學生使用縮句法來理解句意,即要求學生去掉枝葉,保留主干。對于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導學生如何去抓住文中的關鍵點,進行有效閱讀。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根據(jù)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讓學生做好詞語及精彩片段的積累,記錄個人學習心得。
六、注重評價 激發(fā)閱讀興趣 提高閱讀能力
同一段話,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讀后會有不同的感受與不同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對不對呢?這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因為學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誰都希望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誰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所以老師的評價極其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閱讀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做出合理的評價,即使學生的感受偏離了方向,老師也不能一棒打死,這樣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學生沒有方向性的錯誤,老師都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并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
這樣,既可以體現(xiàn)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又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就會大膽地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別人交流心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七、擴大閱讀量 提高閱讀能力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靠教科書是不夠的。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扎實的基礎,必須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閱讀量,即利用一些課外時間閱讀一些課外讀物,以課內(nèi)學習帶動課外閱讀,兩個輪子一起轉,用課外閱讀進一步輔助課堂教學內(nèi)容。而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閱讀量,首先必須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
如:找一些適合年級段的,有趣味性的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或在班上發(fā)動學生捐書,讓學生把自己心愛的讀物,如童話故事、寓言等等捐出來,成立一個圖書角,供學生輪流閱讀,得到資源共享。同時積極開展一些課外文學活動。如:經(jīng)常開展朗讀比賽或講故事比賽,讓學生輪流來,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為了能博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熱烈掌聲,他們就會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尋找較好的素材,認真地閱讀、分析、理解、消化。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最終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