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5-18 14:40:50
安然:平安,安安穩(wěn)穩(wěn)。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huán)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M一步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fā)現(xiàn)。
。ǘ┻M一步體會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ㄈ┱_、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fā)現(xiàn)。
三、教學過程
。ㄒ唬⿴е韵聠栴}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后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么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么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怎樣了?以后又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jié)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里,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系。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猬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猬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進入冬眠。以后,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里,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jù)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后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猬冬眠有什么好處。
。ê锰幨乔宄赝怀隽"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二)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么詞語合適?
、俅题谜嫣,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
。ň退悖
、诘谌荛_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
(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qū)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么,測驗什么,減少什么,減弱什么,這幾個詞在近義范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測量 刺猬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shù)值。)
測驗 刺猬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shù)學,技術測驗等。)
減少 體力消耗(從數(shù)量上減去一部分。)
減弱 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猬冬眠,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進入夢鄉(xiāng)(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ǘ际菫榱吮憩F(xiàn)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為了避免用詞上的重復。)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為了說明刺猬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shù)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
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
有時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
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趶牡偷礁邔訉舆M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ㄈ┛偨Y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lián)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fā)言列舉)?上覀儧]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fā)。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tài)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