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媽媽之家孩子教育 2018-05-18 14:39:19
社會把孩子的累,歸咎于過早的學習,卻不去正視,這種累,是孩子不希望按大人的要求去學習所致,而并非是孩子不愛學習。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是偉大的學習者,除了睡覺,他一刻不停地忙碌,他看什么、聽什么、做什么、思索什么,都是在學習,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些大人認為孩子小學前不需要學習、甚至有些教育工作也有這樣的觀念,這是對孩子的學習不了解所致。
孩子產生學習的狀態(tài),是在大人放手的情形,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度,來完成學習。
當你買了玩具,想好了幾種教法,然后擰住孩子,讓他聽你教誨,你可能獲得的,只是孩子的拒絕;然而,哪天孩子出于自己的興趣,找到了這件玩具,不用你說,他玩得就很專注,而且玩出的花樣,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我看到一位兩歲的孩子,埋頭操作插座圓柱體,抓住抓柄,把圓柱體一個一個放到插穴中;做錯了,再重來一遍,壓根沒想到找大人幫忙。對于這個年齡,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但是,在自主的環(huán)境里,孩子不被干擾,他全神貫注,不斷思考與嘗試,處于極佳的學習狀態(tài)。
他學習到了什么?他三指捏得到的練習,手眼協調能力得以發(fā)展,為拿勺子吃飯、寫字作了前準備;他的觀察、分析與判斷能力,得到了練習;他把1到10的認知,以大小遞增的視覺感知作為前準備,打下了數學基礎;他練習了糾錯,當錯誤發(fā)生,通過反復觀察與嘗試,自己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內心的滿足。
孩子“學”與“不學”,取決于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我們家庭、還是幼兒園,多數沒有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把孩子當成大人的產品在揉捏造作,這樣專制的“學習”,孩子自然想逃離。
當孩子逃離的時候,消極的大人,會說:“孩子太小,沒必要讓他學習!”;堅持的父母,會說:“孩子專注力不夠,要磨練他的專注力!”
無論是放棄,還是鍥爾不舍,都不是明智的方法;而明智的父母,懂得向孩子放權,讓他擁有為自己生活的權利,讓他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
這樣的孩子,沒有因為自由而散漫,而是沒有負擔地投入學習之中,養(yǎng)成了更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