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生說 2018-05-09 11:44:21
不知道您家情況是不是也這樣?孩子寫作業(yè)總是拖拉磨蹭,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yè),卻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有些孩子邊寫邊玩,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有些孩子一個字寫很多遍,寫了擦擦了寫,還有些沒有家長陪同就沒法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等……
面對孩子這種情況家長們使用的最多的是:催促、嘮叨、提醒、說教、替代、無奈、生氣甚至責罵……
當孩子拖拉的時候,如果我們一味地催促或責罵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這樣不僅不能改善行為,反而破壞了親子關系,并且也不能讓孩子學會負責任,因為責任都被媽媽承擔了。
我們說親子關系是一切的基礎,親子關系不好了,我們說的話很難對孩子真正起作用,所以在這里提醒一下,在使用任何方法和工具之前首要的是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改善孩子的行為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自己家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去幫助孩子。
表面看都是拖拉磨蹭,其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有可能是因為條理性差;也有可能因為學習有困難;還有可能是沒有時間觀念、注意力不集中、追求完美或故意磨蹭等等,
面對孩子的拖拉磨蹭,我們要關注于解決方案,具體有針對性的引導幫助,而不是一個勁的要求催促。
如果孩子沒有條理性,如:找作業(yè)就需要半天,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寫作業(yè)的時候,文具準備不齊全,要用的時候才慌慌張張去找,一會削鉛筆,一會找橡皮,這樣寫作業(yè)就會費時間。我們可以引導他做好寫作業(yè)前的準備,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優(yōu)先級。
如果是沒有時間觀念,就需要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關于時間概念,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大塊作業(yè)分成小塊,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
如:把當天所有的作業(yè)列出來,語文、數(shù)學、英語各有哪些,讓孩子預計每門作業(yè)分別需要多長時間,一共需要多長時間,開始時幫助孩子計時,慢慢調(diào)整鐘表時間和心里時間的差距。讓孩子清楚"半個小時"究竟有多長。
還可以用分鐘計時訓練,如:計1分鐘看能寫幾個漢字或算幾道囗算,然后3分鐘,5分鐘,10分鐘…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有了時間概念,同時也會提高速度和專注力。
也可以引導孩子用畫圖的方式直觀的感受拖拉磨蹭與專注寫作業(yè)之間的時間差距。
這個圖的意思是:比如做完一門作業(yè),從開始到結束,如果在做的過程中一會兒發(fā)呆,一會兒畫畫,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看書,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就得2個小時才能完成,如果專注的寫20分鐘就可以寫完。
如果是學習有困難,做題時有難度,孩子因有畏難情緒,也會能拖則拖,磨洋工。這樣的就需要實際幫助、輔導,彌補知識上的缺陷,培養(yǎng)學習能力。
追求完美,心理學上稱為“橡皮綜合癥”,覺察一下父母是否追求完美,或者對孩子要求過高,觀察孩子是否學習有壓力,心情焦慮,怕出錯,引導孩子接納不完美,減少要求,正面鼓勵。
分清作業(yè)是誰的事,覺察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急躁催出了慢性子?把自主權還給孩子,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
看看孩子是不是被逼無奈、故意磨蹭,如果孩子寫完學校作業(yè),還有我們給布置的額外作業(yè),孩子沒有玩的時間,可能磨蹭就成了一種對策,不是快不起來,而是根本就不想快。孩子心想:我為什么要快點寫,反正寫完了還有,都沒時間玩,我還不如慢點寫,邊寫邊玩。
關于孩子作業(yè)拖拉磨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家孩子該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關注于解決方案,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態(tài)度和親子關系很重要!挑戰(zhàn)是機會,讓我們一起利用這些挑戰(zhàn)去培養(yǎng)孩子未來需要具備的品格和技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