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23 17:28:02
孩子們,本能認為水不讓他喝飯不讓他吃,所以就自己跑掉了。
父母責備訓斥
在被父母教訓之后孩子哭的非常委屈,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的處理方法,
因為在他們“本我”追求中,這件事情明顯違背了他們的本能機制,
他們認為自己不會故意讓杯子和碗掉了,
“本我”及潛意識中,就是杯子和碗自己跑了。
被父母責備訓斥后,
孩子們自我保存本能依然存在著,也一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直存在著,不可能因為訓斥就不去追求他們的“本我”。
當“本我”在實現(xiàn)“自我”之前這一切被破壞后,便會產(chǎn)生“焦慮”,這是孩子應(yīng)對本能不能得到滿足的應(yīng)對開端。
科學驗證,
從小“本能”不能得到滿足且父母經(jīng)常這樣處理事情后,孩子很容易斤斤計較。
共情解決
在國外,心理學每一個家庭中的父母都基本會略懂,他們知道孩子的不同時期科學存在著“本我”,并隨時將“本我”發(fā)展到“自我”。
所以,有相對經(jīng)驗的父母這時候不采取責備處理,
他們義不容辭采取共情解決方案。
“哎呀,真是神奇呦,這水花加玻璃碎片撒在地上后的神奇畫面是那么美,”
于是,父母和孩子首先不是問怎么打碎了,而是共賞著打碎到地面后的不一樣景色和變化。
事件便以嬉笑進行著,
孩子的本能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本能意識:杯子自己掉了真是壞蛋不讓我喝水,碗自己碎了,真是奇怪,不怕我餓肚子嗎?
那,難道采取共情處理方法就這樣結(jié)束嗎?
在共情過程中,孩子另外認識了打碎后的不一樣物理現(xiàn)象,并更加融洽了親子關(guān)系,這時候父母再來和孩子愉快地溝通,下次,我們要怎么做才可以讓杯子乖乖的給你喝水,怎么做才可以讓碗乖乖的讓你吃飽。
2
撒謊問題
親子關(guān)系中,父母最討厭孩子的撒謊問題,但在大部分時候,沒有孩子認為自己在撒謊,他們反而厭惡起父母的撒謊責備,并以叛逆來抵抗本能意識中的不公平,不被尊重,不被愛。
暑假時候,巧在外婆家,經(jīng)常會和外婆說,我媽媽都會給我玩,我媽媽都會給我說:吃吧,嘗嘗吧,沒關(guān)系!
其實,當巧外婆和我說的時候,我知道,我沒有這樣說,
碰到事情后,巧的本能意識里第一反應(yīng)就是我媽媽這樣說,
她為了追求她的“本我”,保護她本能的存在,她會去潛意識的這樣說出來。
很多父母碰到這個情況的時候,會認為孩子是在撒謊,
而我知道不是,于是我會應(yīng)著她的本能需求去回應(yīng)這個事情,
我記得在她小時候還不會說話走路時候我就喜歡說這么一句話:
"哦,你想要這個啊"我知道,我明白,
那等我們長大之后我們來做好嗎?
包括現(xiàn)在,巧經(jīng)常會說媽媽都不給我化妝,都不給我涂指甲,
愛美是每個女人的“本我”,并會去潛意識的要讓身邊的朋友看到自己的美。
如果父母嚴厲指責孩子的想法不行,那么,孩子會想盡辦法為了達到她的本能需求去偷偷的使用化妝品,去偷偷的吃你不給的零食,
但是,如果你給予她的本能積極正面的回應(yīng),
并告訴她你知道她想要的,也告訴她什么時候她可以擁有。
這時候,孩子的“本我”會正確得發(fā)展到“自我”行為中。
還有,昨天,她放學回來,我還沒開口,
她對爺爺說,我媽媽很累了她沒空陪我玩,我看電視,
其實,我昨天特意早點休息想要陪她玩,
她的本能意識是,終于放假了,周末了,可以看會芭比公主了,
我聽到她的本能自圓其說后,
我說,巧媽媽愿意陪你玩,但是你可以看完這一集,
看完我們就一起玩,
玩的過程中了我開始和她說希望她先咨詢我是否真沒時間陪她,不然我很難過。
科學分析:孩子的撒謊問題大部分是潛意識中的‘本我’發(fā)展
面對孩子的撒謊問題,父母應(yīng)該去多分析撒謊的問題及原因,
而不麻木的第一時間進行責備,惡化親子關(guān)系,
他們潛意識后的自我實現(xiàn),在兒童心理學中是科學存在的,
我們更加需要“共情”處理,并在共情相處過程中正面引導!
孩子本能意識是科學存在也必定在生活中存在的,如果去指責會讓孩子越發(fā)把自己的本我意識視為自己的毛病,慢慢地,各種不自信產(chǎn)生現(xiàn)實焦慮,焦慮引發(fā)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
3
孩子的被尊重和需要得到滿足其實還在親子對話上
親子對話
我們來看看一則很簡單的親子對話:
媽媽說:“寶寶,幫媽媽把水端過來下。”
寶寶屁顛屁顛把杯子端過來。
媽媽A說:寶寶你真乖,真聽話!
這個行為上的回應(yīng)只能在孩子的一些行為上培養(yǎng)好習慣的時候建議這樣鼓勵,
但是在這個幫忙端水上面,這句話對孩子并未起到任何的“本我”滿足,
端杯水就聽話了?就乖了?這也太搞笑了吧。
孩子的心理只會嘀咕著這么奇怪的媽媽,誰稀罕你說乖。
媽媽B說:謝謝你,媽媽愛你!
這一句感謝的話,讓孩子的內(nèi)心深深地感覺得到尊重,孩子內(nèi)心感覺到安全,他們的本能需要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面對親子之間的互相幫忙,互相夾菜等,我們應(yīng)習慣互相說謝謝,有碰到對方讓對方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互相說對不起,
很多人覺得好奇怪,一家人一直謝來謝去干什么,其實,這是一最具科學實效的親子相處方法!
也是今天巧麻鼓勵大家“共情”相處的一體現(xiàn)。
那么,“共情”便是,多站在孩子的心理角度去思考問題,
我喜歡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我也顯得鬧脾氣和她吵架,
我喜歡和孩子玩的時候顯得好弱智好幼稚,
我更喜歡對孩子說一聲謝謝,
在和孩子的共情相處路上,親子關(guān)系得到了鞏固,彼此之間有了信任,彼此之間被互相尊重,在這樣的相處過程,孩子更加的樂意接受你的建議并完成你的要求!在共情相處中,他們也顯得更加自信,更加有自己的思想思維,敢于去創(chuàng)新,遠離童年的焦慮!
于是,在親子關(guān)系上,我們放低了要求,我們不再搜索如何教育好孩子,
我們開始大量搜索:怎么樣和孩子相處?
最終,我們明白了,和睦的親子關(guān)系才是最關(guān)鍵的教育基礎(chǔ)。
但,長期累積的情緒惡性循環(huán)始終讓親子關(guān)系陷入深淵,我們依然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很失敗,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懂孩子,也越來越不被孩子信任,從此,一堵墻,失去了有效的交流和互動。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