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23 12:55:52
女友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怒火,照著兒子屁股上就是一巴掌:家里玩具不夠多嗎?你要什么沒給你買?媽媽讓你放手,你不聽話是吧?
然后,女友硬生生地把兒子的手指頭從玩具上一個個松開,搶過玩具還給了其它小朋友,順帶把兒子拖走了。
兒子一邊被媽媽拖著,一邊哭喊:“不要媽媽!討厭媽媽!媽媽是壞人!”
聽著這些撕心裂肺的呼喊,女友的心都要碎了,感覺自己完全養(yǎng)了一只白眼狼。
心理學上,父母越強大,孩子越依賴。孩子的自我被不斷地否定,慢慢地,孩子會養(yǎng)成習慣:爸爸媽媽會為我做好一切,并且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可是,當他想要那個玩具的時候,媽媽沒有幫他實現(xiàn),而且,他的反抗顯得弱小無比。那時候,孩子一定是極其傷心、挫敗、無助,才會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吶喊。
每次以家長式權(quán)威壓制住了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看似贏得了親子關(guān)系的勝利,達到了我們想要的目的,但卻失去了孩子對我們的信任。
家長越硬,孩子也越硬,那親子關(guān)系也會硬邦邦、冷冰冰。
3、多少年來,我們都太習慣家長式權(quán)威。我們的父輩,爺輩,都沿襲著“說一不二”的威嚴。第一次當父母,我們會在潛意識中,不自覺地沿用父輩的教育方式。
在父輩看來,對著一個小孩說:“對不起,謝謝你”,簡直是一件極其可笑的事情。可是,身為孩子,他們只是年紀小一點而已,依然有被尊重、被理解的權(quán)利。
我清楚地記得,當我第一次對閨女說:“媽媽錯了,對不起”,我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姥姥姥爺,把這個當一個笑話,講給所有的親朋好友聽。
但我一直堅持著,如果我不對我做得不好,我就會跟女兒檢討;同樣,如果她做錯了,我也會分析給她聽,要求她道歉。
當你始終堅持親密育兒時,家里所有的障礙都會為你讓道。
后來,我的父母也開始學著尊重小五月,會跟她像朋友一樣討論,會做錯了事后承認自己的不足,會露怯,會示弱,大家都找到一種很開心、很融洽的相處模式。
4、武志紅認為,家的規(guī)則是珍惜。
親子關(guān)系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學會理解和尊重,珍惜彼此之間的情感,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在知乎上,有個小故事,讓我感覺很美好。
樓主小的時候,家里換了新房子。裝修完成后,媽媽對她說:爸爸媽媽的錢這次都用來買房子了,但是以后家里還要買電器生活。你看咱家一共三個人生活,以后每買一種電器,咱三個一起出錢吧?
于是,大到電器,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小到一個盤子,父母都會帶著她一起去選購、比價,并征求她的意見。
每買一件東西,都要求樓主從自己的壓歲錢和零花錢里,拿出一部分,為家庭做貢獻。
在樓主的家里,她從來沒有覺得父母多么強大和無所不能,相反,她感覺到的,是無論遇見什么事情,全家人都要一起努力,一起經(jīng)營。
后來,樓主出國了幾年,又和別人結(jié)了婚,但無論她的生活有什么變化,她都從未有過和父母分離的感覺。無論走到哪里,她都覺得:自己和父母是一家人,永遠不會分開。
我們大部分家庭模式,都是父母做傘,保護孩子。但是,適時地告訴孩子,父母并沒有那么厲害,讓孩子參與到建設(shè)家保護家的過程中來,也許能讓孩子更加懂得珍惜和責任。
5、知名作家伊坂幸太郎有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的,父母并不是無所不能的。
重要的是,我們愿意在第一次為人父母之時,保持自省和自我進步。
比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見困難,會問:“媽媽,這個字怎么念。”我們可以告訴她:“哎呀,這個詞媽媽好像也不會,要不,我們一起來查下字典試試吧?”
比如,孩子在交友過程中,有點羞澀,雖然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自己不敢走近,希望媽媽去協(xié)調(diào)。我們可以說:“媽媽也挺害羞的,你能不能帶媽媽一起過去打個招呼?”
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出于自我的不自信,才用家長式的權(quán)威來命令孩子。然而,家是講情感的地方,而唯有愛,才能讓情感流動起來。
我們并不需要高高在上,無限威嚴,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讓孩子愛我們。
當我們學會適當“露怯”,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強大且獨立,并且有一顆炙熱的想保護父母、愛護父母的心,收獲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也便水到渠成。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