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23 11:38:31
坦然接受父母給予孩子生命的事實
這一點比較像推文中很常見的“無條件的愛”,但又有所不同。
一方面對于孩子來說,需要接受“父母給予我生命”這一事實,同時又要接受“父母給我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也就是說,孩子需要承認父母的付出,但仍然要記得做自己。
另一方面對于父母來說,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應當無條件給予的,因為所有由于個人原因或者環(huán)境原因獲得的(如財富、身份特權、義務、疾病、債務等)都不是上下代之間所能自然繼承的,應該由父母自己承受。如果一個孩子認為自己理應天然地獲得父母給予的特權,就會產(chǎn)生負面的結(jié)果。之后則是身為父母,需要從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伴侶獲得的情緒情感的需求,不能從孩子身上獲取,當孩子承擔了與父母相對等的情感付出,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會倒置了。
理解夫妻關系的層級是大于親子關系的
在家庭系統(tǒng)中,新系統(tǒng)高于舊的系統(tǒng)(如再婚),但同一系統(tǒng)中,舊的關系高于新的關系。夫妻是家庭系統(tǒng)中最早成就的關系,所以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親子關系;當有多個孩子時,每新出生一個孩子,層級就會低一些,這也是我們常看到兄姊們對弟妹們會多一些付出,同時也會得到一些特權的補償。
所以,孩子不應當成為伴侶之間的借口,孩子也不應當卷入父母之間的糾葛。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diào)的就是,伴侶之間應當尊重彼此從各自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價值觀——并拋棄它們——或者說,重建它們,形成新的家庭系統(tǒng)中的新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價值觀。如果夫妻之間存在巨大的分歧,那么孩子越是被要求背離某一方,越是在潛意識中追隨這一方。比如父親酗酒,當母親說“不要像你父親那樣”,孩子可能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不由自主地模仿父親的方式,從而常常遭遇失。蝗欢斈赣H正視這一現(xiàn)實,告訴孩子“你可以變成和你父親那樣,我沒有意見”,倒會減輕孩子身上的壓力,讓他體會到“無條件的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