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23 10:40:12
從前,有個小國派使者來到中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碧輝煌的小金人;实劭吹叫〗鹑撕蠓浅8吲d。但使者在送來小金人的同時還出了一道難題: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很多辦法,請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三個小金人都是一模一樣。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國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問題都回答不了吧?
最后,消息傳到了一位老臣的耳朵里,他說他有辦法。
于是,皇帝將使者請到了大殿,觀看老臣的答案。只見老大臣胸有成竹的拿著三根稻草,并分別將稻草插入了三個小金人的一個耳朵里,只見插入第一個小金人的稻草從另一個耳朵出來了,插入第二個小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了出來,而第三個小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里,什么響動也沒有。
做完這些以后,老大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點頭默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
善于傾聽,會說的人不如會聽的人。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少說話、多做事?墒牵诂F(xiàn)實生活中,人們好像都善于表達,不善于傾聽,說的總比聽得多。這是因為,說是主動的表達,能夠掌握主動權(quán),而聽卻是被動的,是受人牽制的,要聽命于別人,聽和說看似很簡單,卻也揭示了人性的本質(zhì)。
在家庭環(huán)境中,親子之間也往往會因為聽和說,產(chǎn)生諸多的問題,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矛盾,從而使親子之間經(jīng)常處于“白熱化”狀態(tài)。
父母處于主動地位,子女處于被動位置,往往是父母說得多,子女說的少。很多父母善于說,一有問題就會對孩子長篇大論,講道理、擺事實,旁征博引,一件小事說起來沒完沒了,根本就不會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種“嘮叨型”父母自認為說得越多對孩子越好,殊不知,孩子已經(jīng)聽夠了這些好心的“無用”之語。但是,不聽還不行,就只能是一個耳朵里進,一個耳朵里出,父母說到最后,問孩子明白了嗎?孩子說明白了,那說的是什么?一句也沒有記住。這就是說的太多的結(jié)果,說的多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因為嘮叨對父母產(chǎn)生反感。
傾聽,是每一位父母所要掌握的一種溝通技能,也是能夠走進孩子心靈的一道橋梁,和孩子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一條紐帶。也只有會傾聽才能稱得上稱職的父母,只有善于傾聽的父母才真正的能夠幫助到孩子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到引導(dǎo)的作用。
可是,有的父母卻總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當(dāng)孩子提出異議的時候,不但不會聽取孩子的建議,還會無情的打斷孩子,甚至還會指責(zé)孩子:“小孩子,懂什么,別瞎摻和,趕緊寫作業(yè)去”。孩子想說而不讓孩子說,剝奪孩子表達的權(quán)利,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dāng)孩子想說而不讓孩子說的時候,對孩子是一種傷害;當(dāng)父母想讓孩子說的時候,孩子卻怎么也不說,這對父母又是一種無奈。因為,當(dāng)孩子要說的時候,是父母的命令、指責(zé)、挖苦打擊了孩子稚嫩的心靈,讓孩子把心靈的大門永遠的關(guān)閉了。他們再也不會聽從于父母的說教,在他們的心里,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已經(jīng)不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父母少說、多聽,多聽孩子說了什么,多聽孩子的心聲,當(dāng)孩子主動和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認認真真的,放下手中的活,聽孩子說話。不但要聽孩子說,還要引導(dǎo)孩子說,父母從孩子的話語里,能夠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會避免很多沒有必要的問題發(fā)生。
再一點,引導(dǎo)孩子說,也是鍛煉孩子表達的能力,孩子會在和父母會話的互動中,開發(fā)自己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溝通能力。
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是在良好的親子溝通中建立起來的。父母一定要做一個善于傾聽的家長,而不是嘮嘮叨叨、羅嗦個沒完沒了的家長。
寺廟里的大佛為什么會受到眾人的頂禮膜拜,就是因為她只聽不說,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信男信女,前去向她傾訴。其實,有些問題當(dāng)事人只要說出來,就已經(jīng)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難。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