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6 16:39:02
據(jù)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jīng)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孩子如果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fā)展和品格培養(yǎng)。而且,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xiàn)而且持續(xù)不斷,就會對個人產(chǎn)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的發(fā)展。
除了日常生活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共同設置合理的規(guī)范、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等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外,家長們還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方法呢?
1、身體接觸法。
3-4歲的孩子仍然喜歡身體接觸。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很愿意老師牽他的手,喜歡摟著媽媽。喜歡熟悉的人,特別是老師摸摸他,親親他。有時拍拍他的肩膀,他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這是一個過渡階段,孩子需要得到這樣鼓勵和支持,所以媽媽也要盡量地利用各種機會摸摸、拍拍孩子。
2、宣泄法。
引導幼兒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幼兒處理消極情緒的能力還很弱,如果不加以引導,使消極情緒郁積在心中得不到宣泄,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當然也不能不加控制的宣泄,我們要作科學的積極的引導,教給幼兒以正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給幼兒宣泄的時間和空間,用心傾聽,給予幼兒關愛、理解和疏導。
3、游戲轉(zhuǎn)移法。
當幼兒產(chǎn)生消極情緒時,鼓勵幼兒進行游戲,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轉(zhuǎn)移注意力。在游戲中提高認知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并且消除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
4、暫時回避法。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成人對兒童某些行為和情緒的關注,會提高這些行為和情緒再次發(fā)生的頻率。因此,對幼兒的某些消極情緒,采取回避的方式更能減少它的發(fā)生。比如:當幼兒因某些不合理要求達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消極情緒時,可以假裝沒看見,不予理會,因為此時越理會越會讓幼兒覺得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成為他日后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5、積極引導法。
引導幼兒從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zhuǎn)化,教給幼兒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問題。例如:籠子里的小鳥飛走了,幼兒非常難過,媽媽告訴他小鳥也想自己的媽媽了,它飛出去跟媽媽在一起,會很幸福,這樣幼兒也為小鳥感到高興,不再難過了。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家長一定要引導幼兒積極樂觀的面對問題,往好的一面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情感習得的啟蒙學校。
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孩子情緒調(diào)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實踐和自然感受的體驗中形成初步的情緒調(diào)控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