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論壇西安站 作者:華商報 2018-04-08 13:14:16
“上名校”=“高學費”,這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理論。但華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民辦學校,其投資主體資格多為國有資本,一邊享受國家統(tǒng)一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的同時,一邊以民辦學校名義收取高額學費。
>>一個舊聞:國有資本投資成民辦學校?
“搶個紅包也需要一分鐘吧,這也太快了!”2017年4月24日上午,位于西安市梨園路與勞動北路交會處的陜西師范大學大興新區(qū)小學門口,很多家長不愿離去,因為孩子信息還沒輸入完,頁面就已經無法進入了,整個報名過程只有2分鐘。大家認為報名過程人為操作的因素太多,目的就是為了讓落選家長交借讀費。
針對家長質疑,陜西師范大學大興新區(qū)小學辦公室一位薄姓負責人介紹,因為該校是民辦學校,有招生自主權。
既然是民辦學校,那么投資人又是誰呢?
薄某稱,學校系陜西師范大學和大興新區(qū)管委會共同投資興建的。如果有問題,去問蓮湖區(qū)教育局。
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法。”
根據(jù)查閱獲悉,大興新區(qū)管委會屬于政府的派出機構。大興新區(qū)管委會和陜西師范大學兩個國有單位主體,怎么能投出一個民辦性質的學校呢?
在記者隨后的采訪中,大興新區(qū)管委會和蓮湖區(qū)教育局均未給予回復。
>>推而廣之:38所民辦學校絕大部分姓“公”
“西安純粹意義上的民辦學校有幾所呢?公辦學校搖身一變變成民辦學校的又有多少呢?”在與華商報記者談及西安市目前民辦學校問題時,西安教育界一位退休的干部表示,現(xiàn)在38所民辦學校從審批到轉性,很多事情不是教育部門能擋住的。
這位老干部介紹,“名校辦民校”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當時的初衷是緩解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現(xiàn)狀,拉動薄弱學校向優(yōu)質學?拷,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監(jiān)管模式,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并開始進行商業(yè)化經營,向學生收取的高額學費未能轉化成國有資產,而是被其利益集團中的少數(shù)人所占有或瓜分,“名校辦民校”已成為部分特殊群體牟利的工具。
他坦言,西安目前的這38所民辦學校中,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是純民辦,而絕大部分都是借、靠、占用一些大學資源或開發(fā)區(qū)資源,或將公辦學校轉制,是在國有主體上發(fā)展起來的衍生物。國有主體投資辦民辦學校,堂而皇之收取高額費用,這種做法很荒謬。
>>這是為啥:占用國有資源卻不盡義務
“占用國家資源,卻不承擔九年制義務教育責任,民辦學校的做法讓很多公辦學校效仿。”西安某中學校長表示,這幾年西安市對于這些民辦名校的默許,政府導向偏移、學校擴招,優(yōu)秀學生都涌進了“名校”。學校由此生源廣博,教師積極性高教學質量自然上升;相反,劣質的生源、貧寒的待遇,嚴重影響了其他學校奮起競爭的積極性,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
她認為,一些“名校辦民校”游離于公辦與民辦之間,享有公辦學校的資源,卻又按照民辦學校的條件社會化操作,顯而易見是公共權利享受了雙重政策。國家義務教育的原則是免試就近入學,而這些學校以民辦為由不承擔義務教育,將生源甩給社會,進一步加劇了入學難的問題。
>>富可敵“縣”:據(jù)說有學校收入超過區(qū)縣
“你說它公辦,它卻拿著職能部門民辦批復;你說它民辦,它卻占有著國家資源,領導、老師是公辦學校派過去,教學用地是公辦教育用地。”4月1日,對于華商報連續(xù)報道的西安市教育之殤,西安市某中學校長表示,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并駕齊驅,而不是幾個名校以及一串串分校組成。
他質問,西安市教育局每年都發(fā)文件,嚴禁幼兒園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等特色教育為名向家長收取費用,嚴禁各學校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等費用,但管住了嗎?
這位校長顯得很亢奮,他表示,現(xiàn)在一些名校的收費,越來越隱蔽,而且收取的錢款并未進入學校公戶,直接進入了個別人的私人賬號上。數(shù)額巨大,有些收入超過了區(qū)縣財政收入。因此建議,紀檢監(jiān)察部門應該加強對這些名校的審計。
>>記者調查:民辦學校國家也給經費
民辦學校之所以收取高額學費或者其他費用,卻無一例外地稱,學校的開支主要來自學費,因為國家對民辦學校沒有補助!
但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
華商報記者翻閱了大量資料和文件發(fā)現(xiàn),根據(j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明確:統(tǒng)一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中西部地區(qū)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每生每年分別為600元、800元,東部地區(qū)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每生每年分別為650元、850元。對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學校)按照不低于基準定額的標準補助公用經費。
>>探根溯源:高額學費轉化為利潤再分配
“其實從1996年開始,國家就規(guī)范和取締以公辦學校名義辦的‘校中校’、‘校內班’以及‘一校兩制’行為;此后,幾乎年年都有要求制止公辦學校以民辦名義招生和收費行為的文件,禁止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聯(lián)合辦學,或者舉辦民辦學校‘校中校’等方式向學生收費的文件,但落實到位的很少!”西安教育界一位退休干部表示,未能得到有效規(guī)范的關鍵原因是經濟利益驅動。
他稱,“名校辦民校”背后的國有企業(yè)、教育部門、學校等利益主體存在經濟利益關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名校辦民校”將對學生收取的高額學費轉化為學校利潤;同時,又將利潤實行按比例、按人頭等分紅方式,分配給企業(yè)、教育部門、學校等利益主體,從而形成一個關系緊密的利益集團。常常操作的手法就是,民校每招一個學生,都要向有關部門或者是向名校繳納一定的費用。嚴格規(guī)范“名校辦民校”的行為無異于自斷財路。
“不是管不了,是不愿意管或者說不能管!”他舉例稱,西安幾個名校的監(jiān)管主體在大學,西安市及區(qū)縣教育部門都稱權限不夠、管不了,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怎么可能管不了呢?這些名校聲稱他們?yōu)榇髮W本校職工子弟所設立,既然是這樣,完全可以除教職工子女以外,不允許再招收其他社會生源,能管不住嗎?
>>一點建議:取消假民辦重新回歸公辦
“其實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徹底厘清‘公’與‘民’學校的關系,不能這樣籠統(tǒng)地歸集在一起,民辦學校里面強行攤派公辦學位,但又不給民辦學校師資享受公辦待遇!”3月31日,西安一所民辦學校負責人向華商報記者表示,政府職能部門應該規(guī)范管理,杜絕“假民辦”現(xiàn)象,徹底解決“公”“民”不分、“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她建議,現(xiàn)在社會詬病的“名校辦民校”問題,政府完全可以將現(xiàn)有的“名校辦民校”重新變更成公辦學校;廣州、長沙等地已經著手,對部分民辦學校變性公辦制。第二是將現(xiàn)有的“名校辦民校”規(guī)范成真正的優(yōu)質民辦學校,對資產進行重新厘清,徹底解決“公”“民”不分、產權不明的問題。這樣的話,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吸納社會資金,增加教育投入,從而民辦學校徹底市場化,通過教學質量來吸引學生。
華商報記者 陳思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