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31 11:35:30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世界的邊沿在哪里》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會認文中的生字并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
2.體會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楊卡對“世界的邊沿在哪兒”的思索與探尋,感受楊卡那份純真執(zhí)著的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意境,體會情感,升華感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楊卡對“世界的邊沿在哪兒”的思想與探尋,感受楊卡那份純真執(zhí)著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體會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又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在課前將課文讀熟并借助工具書解決字音字義問題,解決不了的記在預習本上,課上交流。注意幾個字的讀音:薄薄的 黑黝黝 土崗兒
理解以下生詞的意思:參差不齊 黑黝黝 渲染)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有沒有傻傻地想過,只要沿著上學的小路一直奔跑,就可以跑到天邊找到太陽的家;只要沿著放學的路一直追趕,就能把準備“下班”的太陽又重新追回到天空中……世界有邊沿嗎?世界的邊沿在哪兒呢?現(xiàn)在,讓我們跟著楊卡一起去山間奔跑,一同去尋找世界的盡頭吧!
設計意圖:精煉的導入是吸引學生最直接的方法,為學生走進楊卡的心理世界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交流感悟。
1.交流預習時的遺留問題。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出示中心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靜心默讀課文:
中心話題:
“世界的邊沿究竟在哪兒?”小楊卡為了找到這個問題,作了哪些努力?你認為小楊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邊讀邊勾畫,做好批注。
預設點:
1.感受小楊卡那份強烈的好奇心。(分兩個層次:一自己探尋 二向身邊的親人探尋)
“他那一雙淺藍色的眼睛,驚奇的環(huán)顧四周。他的好奇心是沒有止境的:這些出現(xiàn)在天邊的過路人從哪里來?他們在道路的另一端消失不見了,到哪里去了?楊卡聚精會神地望著那一條條帶子般的、沉默不語的道路。”
“我自己會搞清楚的!靠自己的本事來搞清楚它!”
引導學生讀出楊卡的那份好奇心。體會楊卡是一個對自然充滿了強烈好奇并執(zhí)著探尋的孩子。
2.楊卡向太陽探尋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朗讀并體會楊卡對自然界細致的觀察以及作者對太陽的精彩描寫。
反復誦讀并交流感受:
“夏天,太陽很早就從山的那一邊升起來,給河邊的赤楊樹鍍上了一層金黃。——楊卡怎么也看不夠。”
除了感受楊卡善于觀察以外,還有感受作者對太陽等景物的精彩描寫。
3.楊卡朝著太陽跑了起來,他多么渴望找到問題的答案呀!引領學生體會楊卡的內(nèi)心世界。
“楊卡望了望嘎嘎叫著的鵝群,又朝樹林那邊望了望——四處空曠無人,在太陽落山以前,寂靜籠罩著一切。太陽伴著紅色的晚霞,站在山頂,呼喚著小揚卡到它那兒去。”
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畫面體會楊卡細致入微的內(nèi)心感受。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圈點批注,提升認識,升華情感。
三、體會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深遠而極富立體感的畫面,課文的前四段景物描寫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心的讀一讀,并和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感受景物描寫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美讀,感悟景物描寫的作用,突破教學難點。
四、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世界的邊沿在哪兒?在奔跑的腳步里,也在書本里。讓我們和楊卡一起,珍惜少年的美好時光,在奔跑中,在書本中,執(zhí)著的探索世界更多的奧秘。
課下,請大家繼續(xù)探尋問題的答案,將自己的收獲寫在采集本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