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27 11:56:08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2018年北京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基本信息 |
|
課題 |
《送孟浩然之廣陵》 |
年級 |
六年級 |
是否已實施 |
否 |
教學目標 |
|
1、理解詩的意思。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3、體會詩中表達的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
|
教學重難點 |
|
1、理解每首詩的意思。 2、體會詩中表達的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
|
教學過程 |
|
一 讀古詩 1、師范讀古詩。 2、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二 自學古詩了解內(nèi)容 1. 邊讀古詩邊看注釋,了解詩意 2. 小組內(nèi)交流,問難解疑。 三 檢查自學情況 (一)題目:《送孟浩然之廣陵》 1、李白簡介: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李白 2、檢查對字義的了解: 故人:老朋友 煙花:指柳如煙、花如錦的明媚春光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 碧空:指晴朗的天空 天際:天邊 3、說一說從這首詩中你知道了什么?是從哪句詩中知道的? 。1)朋友走的路線:西辭黃鶴樓、下?lián)P州。 。2)時間:煙花三月 。3)送別時的心情:孤帆遠影碧空盡(依依惜別之情,“孤”字表明了作者的心情) 4、體會讀詩句。 師:一般情況下,看著自己親密的朋友離去時很傷感的,李白雖然朋友離去感到孤獨,但卻不感傷。畢竟還有再見時。這也正體現(xiàn)出偉大詩人的與眾不同。這在他的另外一首詩中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 (二)比較 《贈汪倫》 1、出示古詩《贈汪倫》,學生邊讀邊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 2、學生說一說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送別朋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3、師出示《贈汪倫》這首詩的由來。 4、誦讀古詩《贈汪倫》,體會所表達的情感。 5、比較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送別詩,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6、再體會讀《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與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比較 1、出示古詩《芙蓉樓送辛漸》,學生邊讀邊理解內(nèi)容。 2、說說從這首詩中你所體會到的是什么?(送別時,描繪了一幅水天相接,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了詩人送別時的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堅守節(jié)操、冰清玉潔的志向。) 4、比較李白的送別詩與王昌齡的送別詩有什么不同? 李白:抓景物,景物描寫“煙花三月”描寫出了春光明媚、春花浪漫的景象。因而依依惜別之情也就不顯得那么悲涼,傷感。“碧空盡”,“天際流”是人感受到他博大、高遠的心境和情懷。 王昌齡:借景抒情,綿綿細雨正如與朋友的依依惜別,讓人通過它的詩句體會到他當時的心境,正如著迷茫的細雨,給人以傷感,孤寂之感。 三、誦讀、背誦古詩。 作業(yè):搜集、積累送別詩,并和李白的送別詩作比較。 |
|
本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不超過300字左右) |
|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本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是在比較中學習,了解李白的詩的特點。通過李白自己的兩首詩的比較,了解李白的詩的風格特點,給人以清新的感覺,讓我們感受到詩人那種博大寬廣的胸懷。而與王昌齡的送別詩比較這一特點就更為突出。 另一特點就是通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詩人送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