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2-26 21:48:49
本課敘事簡明,學生讀起來不會有什么困難。在讀懂內容,理解道理后,要了解舉事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 是寫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講道理,這樣才能有說服力。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借發(fā)明這件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至于坦克發(fā)明是不是真的像課文中描 寫的,可以不去追究。
3.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比如,“難以招架”,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fā)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 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固然”可以讓學生讀第二自然段,聯(lián)系發(fā)明家想到的鉆在鐵屋子里,來體會“固然安全” 的“固然”,有本來、原本的意思。句子教學要指導學生抓住難句來理解。比如,“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要讓學生結合全篇內容來理 解,通過把矛和盾的長處集于一身而制成坦克這個事例來體會。“善于”,就是很會觀察、很會思考的意思。
4.課后第一題是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自學課文,了解大意后,再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題是圍繞課文重點部分,討論交流的題目。可以在理解詞句,讀通課文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如果學生在理解上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第 一部分內容,想象作者的發(fā)明過程。老師重點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交流中懂得坦克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的。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進一步討論文后泡 泡,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拓展中,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第三題是積累詞語的練習。可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畫下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詞語的意思和詞語好在哪里,在互相啟發(fā)交流后,再抄寫下來。課文中例舉的是四個字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抄寫時可以不限定在四個字的詞語中。
5.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 誰就是勝利者” 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采納別人的優(yōu)點等等。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 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 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fā)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四、參考資料:
坦克:英文TANK的譯音,舊譯為“戰(zhàn)車”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力和堅強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zhàn)斗車輛。由武器系統(tǒng)、推進系統(tǒng)、防 護系統(tǒng)、通信設備以及其他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乘坐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英國最早使用坦克參加松姆 河戰(zhàn)役。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來,多數(shù)國家將坦克按用途分為主戰(zhàn)坦克和特種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戰(zhàn),用以 對坦克及其他裝甲車輛作戰(zhàn),也可用于摧毀野戰(zhàn)工事,消滅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氣對它的行動有一定限制。
矛:古代一種兵器。長形,尖頭,安上木質的長柄,作戰(zhàn)時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時用青銅制成,漢代多用鐵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戰(zhàn)時擋御刀箭等的武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