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7-12-27 18:16:0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2018浙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畫》教案設(shè)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理解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 :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薄⒗蠋熒险n前給大家出個學過的謎語,看大家還記不記得它的謎底是什么“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病α!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PPT出示畫)。
二、學習生字
1、過渡引入:我們說學好一課的前提是學好生字詞,大家想不想學好《畫》這一課呢?(想)所以我們要不要學好生字呀?(要)看來同學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
2、學習生字,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分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開小火車讀,全班齊讀。學生將組的詞寫在課本上(提示拼拼音時應該注意什么?)
3、學習新偏旁:(寫在課本題目旁)
(1)學習“忄”:“驚”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么字?(形聲字)。
(2)“辶”:(三筆)點、橫折折撇、捺,(田字格示范寫)——為什么叫“走之耳”,點就像是人的頭,第二筆像人耳朵的輪廓,最后一筆捺像是人走出來的道路,所以就稱為“走之耳”。
三、導入新課
。、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大家仔細看看這里面都有哪些景物呢。提示:我們觀察景物時要注意順序,一般有從遠到近或由近到遠,或是從整體到局部或是從局部到整體(手勢比劃) 誒,老師有個問題,這遠和近,整體和局部是什么詞呢?(反義詞)同學們吶可真聰明,那么聰明的你們肯定也找出來了,畫中都有哪些景物,我們按由遠到近的順序來找找吧!
。病⒅笇в^察畫(由遠而近)理解詩的前兩句。
。ǎ保┥绞鞘裁搭伾?(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后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ǎ玻槭裁催@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ǎ常┴Q起你們的小耳朵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你聽得到嗎?
。ǎ矗┤绻愕接衅俨嫉牡胤酵,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么樣的,學學看。(嘩啦啦····)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