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10-18 21:40:35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幼兒中外歷史《晚明官員的集體貪腐:盤剝手段之下作讓人大開眼界》,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晚明官員們的黑色收入,除了歷朝歷代都免不了的下級向上級打點,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貪污國家款項這種普遍性貪腐外,還有一些見諸正史和筆記的向民間直接撈錢的方式,堪稱從蚊子腹內(nèi)刳油,令人嘆為觀止。
每個天下洶洶,民處倒懸的亂世,其內(nèi)外因雖各有不同,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那就是官員的集體貪腐。
眾所周知,大明締造者朱元璋平生最看不得官員貪污,而他又給官員們設定了低得可憐的工資。在他身后,他的子孫們通過變通的方式,給大小官員增加了許多額外收入,這些收入往往被籠統(tǒng)地稱為陋規(guī),處于半合法地位,其數(shù)額常常是工資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按理,官員們的日子應該很好過了,但人是不知滿足的動物,更何況每逢改朝換代之時,約束人心與行為的道德倫理,往往會被及時行樂的欲望所擊潰。當“千里做官只為財”、“紗帽下面無窮漢”之類的理念成為官場上下奉行的人生準則時,即便朱元璋重生,恐怕對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吏治也會束手無策。
晚明官員們的黑色收入,除了歷朝歷代都免不了的下級向上級打點,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貪污國家款項這種普遍性貪腐外,還有一些見諸正史和筆記的向民間直接撈錢的方式,堪稱從蚊子腹內(nèi)刳油,令人嘆為觀止。
帝國的官員是呈金字塔結構的,處于中上端的中高級官員,并不直接與民間打交道,習慣上稱為治官之官,即管理官員的官員。他們的貪腐大約有兩個途徑:其一,直接從他們掌控的國家資源中“化公為私”;其二,他們掌握著下面官員的升遷獎懲,下級自然免不了要向他們行賄。至于金字塔下端的低級官員及吏胥,他們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稱為“牧民之官”。他們的貪腐途徑也有兩條,其一,和中高級官員一樣,直接從掌控的國家資源中侵吞;其二,通過種種方法,從老百姓身上巧取豪奪。這些官員為了從老百姓那里攫取錢財,其手段之下作,心腸之毒辣,名目之荒謬,都讓人大開眼界。
驛站的設立,在古代由來已久。明朝驛站的維護和運行,都由民戶按田糧的多寡來負擔。明初對官員免費使用驛站有嚴格的規(guī)定,加上吏治甚嚴,幾乎沒有官員膽敢以身試法,驛戶們的日子還算勉強過得去。但到了百患叢生的晚明,許多根本沒有資格享受驛站的官員甚至家屬,紛紛染指。他們免費享受驛站服務之余,還把驛站當成了發(fā)財?shù)膶ο。首先,利用驛站的免費運輸,除了運送自己的行李外,還給其他商家承運物資。故每有官員過驛,則出現(xiàn)“轎或一二十乘,扛或八九十抬,多者用夫二三百名,少者用馬四五十匹,民財既竭,民用亦疲”的局面。
其次,當時的官員已不喜歡或不會騎馬了,一般出行都是坐轎子。坐了轎子之后,卻要向驛站收取“馬干銀”——意思是我沒騎你的馬,你得把那筆省出來的錢給我。偶爾有官員騎馬,則要向驛站收取“惜馬錢”,一旦驛站不交納這筆千奇百怪的費用,官員們就會想盡辦法折磨周遭農(nóng)民提供的馬匹,要么割馬耳,要么斷馬尾,甚至把馬折磨死。到驛站當差,為來往官員免費服務,這在古代中國屬徭役的一部分。而在諸多徭役中,驛站則是為害最烈者,以致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感嘆,如此勒索的結果是使得大多數(shù)地方的驛傳“十夫九逃,十馬九缺”。
中央政府的太仆寺(約略相當于今天的畜牧局,職掌馬政),也不直接養(yǎng)馬,而是把國家的馬匹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寄養(yǎng)。按明初的規(guī)定,凡是為政府代養(yǎng)馬匹的馬戶,國家要半免或全免其賦稅,并劃給相應的草場,但后來也成了一紙空文。晚明時期,養(yǎng)馬戶也只剩下了義務而沒有絲毫的權利。更要命的是,凡馬戶代養(yǎng)的馬匹及所生馬駒,以及國家臨時交付寄養(yǎng)的馬匹,一旦死亡,馬戶須無條件賠償。太仆寺及其下屬機構的官員們,負責為這些馬匹進行印烙和點驗——顯然,國家法律給予了他們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據(jù)當時的文獻記載,“養(yǎng)馬之費什一,為馬而費者恒什九”,如果養(yǎng)馬本身需要10兩銀子,那么為了讓馬通過驗收而向官員行賄的錢至少得90兩。也就是說,晚明時期馬戶的負擔,相當于朱元璋時期的10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