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家長幫 2017-11-01 13:41:24
最近,
有一個關(guān)于小baby找爸爸理論的視頻火了!
這位1歲多的小寶貝,
因為翻廚房垃圾桶被爸爸打屁屁,
于是,十!分!不服氣,
想來想去都要討個說法!
大多數(shù)的家長在面臨孩子犯錯時,都會像視頻中的爸爸那樣子做,第一反應就是變得憤怒,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有時直接武力解決(打小屁屁),可是這樣真的有效么?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么?
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說這種處理方法過于偏激,會傷害孩子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就像視頻中的小寶寶,通過一番的“據(jù)理力爭”,即雖然您是爸爸,但是也不可以隨便打我,巴掌并不是這樣用的……
犯錯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必然和必要的步驟,但是,父母對孩子越限行為的態(tài)度和反應,卻對孩子的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面對孩子犯錯,家長該如何懲罰呢?
1、家長事先將懲罰結(jié)果告訴孩子
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要適當?shù)亟o予一定的處罰,這樣不僅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后果的關(guān)系,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么是責任——承擔這個后果就是他的責任。
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為,如果父母決定使用這種處罰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后果將是什么,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2、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最愛,那么“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會更好。
每次孩子調(diào)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后明確警告孩子后果是什么。
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后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3、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在當今社會中,當孩子犯了一個小錯時,父母總是單憑自己的主觀感受去判斷孩子的錯誤,并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一些不中肯的評價和指責。
當孩子想要申辯和解釋的時候,父母通常會更加生氣,認為孩子是在狡辯,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釋!”就像視頻中的爸爸剛開始時,一直忙于做自己手中的事情,小寶寶一直強調(diào)了好多次“放下刀,我們好好談?wù)劊憔椭烂,都不聽我講話!……”
其實如果家長帶著好奇和真正感興趣的態(tài)度,不去評判,而是去試著了解兒童行為背后的真實想法,這樣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感受想法被人理解了,他就能更冷靜、理智地面對自己的錯誤。
所以,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家長首先要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具體情況再下判斷,心平氣和的將孩子的錯誤之處給孩子指出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從心底認同處理的結(jié)果,知道因為他的錯誤而給他人造成的影響,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保證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教育孩子要適度,當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時候,就可以減緩說教了。
孩子意識到錯誤并為此而難過,父母就不需要再進行激勵的教育,可以慢慢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反思。只有這樣,孩子才有時間緩和自己的情緒,達到教育的目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