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51:36
幼教網整理了幼兒園藝術類論文《淺談幼兒美術欣賞中范畫應用的問題》,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兒童美術欣賞教育是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和欣賞,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培養(yǎng)其審美情感、審美評價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而將欣賞教育與繪畫活動相結合,在激發(fā)幼兒審美興趣開闊兒童審美視野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是被很多幼兒教師采用的美術教學形式。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欣賞和繪畫活動中對美術作品“范畫”的使用問題。
當前很多幼兒老師對“范畫”持有很多困惑,比如:是否需要范畫作為教學支持,范畫的呈現是否會阻礙孩子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對不同年齡班的孩子如何選取合適的范畫,范畫在一節(jié)課中什么時候呈現比較好,教師該如何利用范畫對孩子進行審美引導等等。這些問題之前可能在灌輸式的美術教育時被掩藏起來了,隨著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關注,以兒童為中心觀念的深化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出臺,在美術教育上,教育工作者都已經意識到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尊重兒童的感覺與經驗,發(fā)展兒童審美趣味和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一、從兒童審美心理過程談范畫的重要性
關于范畫是否應該提供的問題應該回溯到兒童欣賞與繪畫心理過程的探究,只有明確兒童的心理活動如何才能進一步探討范畫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首先學前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過程大致分為三個個階段:準備階、實現階段和效應階段。在準備階段,主要是指幼兒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審美對象的形式結構上面,從而充分的感受作品。這時需要教師采取形式新穎、活潑生動的方式吸引兒童的注意,激發(fā)幼兒的審美興趣。因此,在一個欣賞活動開始時出示一幅兒童可理解和可接受的作品展開活動是可以的。因為幼兒美術欣賞的對象不僅僅是繪畫,還包括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自然景物、兒童自己的美術作品等,所以范畫并不是要拘泥于“畫”。
美術欣賞過程的實現階段就是感受階段,這一階段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種因素的融合。兒童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用視覺器官獲得關于欣賞對象的形式和內容的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與自己的審美經驗結合起來伴隨移情和想象進行理解。最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進行審美判斷。簡言之就是對審美對象的形式和結構方面進行觀察分析與評價。
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的心理過程包括藝術視知覺階段、藝術體驗與反思階段和藝術表達階段。藝術視知覺階段是給幼兒充分感受審美對象,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在欣賞活動中出示范畫與繪畫活動結合,可以很好的發(fā)揮欣賞活動在調動幼兒已有審美經驗的作用。
二、挑選適合兒童欣賞的范畫
美術欣賞教育活動選取適當的作品對于激發(fā)幼兒的審美興趣調動幼兒已有的審美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該如何挑選適合學前兒童美術欣賞的活動內容呢?
(一)要選擇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作品
以學前兒童的繪畫為例,其發(fā)展遵循著從涂鴉期(1.5~3.5歲)到象征期(3.5~5歲)再到圖式期(5~7歲)的規(guī)律。涂鴉期的兒童美術教育應該簡單有趣,讓孩子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重在手的操作體驗;象征期的美術教育內容應該為其提供結構簡單,色彩鮮明,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物體;圖式期的兒童美術內容著重是為他們提供重要而有意義的、帶有情感色彩的視覺經驗,提供有利于表現的繪畫形式語言。
(二)選擇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多樣的美術欣賞內容
教師要為兒童選擇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多樣的美術欣賞內容,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這些欣賞的對象,不僅應該有古今中外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還應該有民間藝術作品,尤其是本民族的民間藝術作品。如民間藝術皮影戲、泥塑、剪紙、玩具(如布老虎),還可以有工藝美術作品(如服飾品),年畫,節(jié)日環(huán)境布置等,為的是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yǎng)兒童感受美、欣賞美的意識和能力。
(三)選擇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tǒng)一的美術欣賞內容
為兒童選擇的美術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夠正確的反映現實社會生活,激發(fā)兒童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構圖優(yōu)美,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美感。
對于抽象作品,雖然沒有真實的物體形象,但獨特的視覺形象卻是最容易被兒童所理解接受和欣賞的。欣賞這些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經驗做基礎,是完全靠一種直覺,兒童尚完好地保存著人類的本能和直覺。同時正因為兒童的知識經驗少,思維框框也少,所以他們面對抽象作品的阻礙也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像和創(chuàng)作,更容易與這些作品默契和相通。如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洛可可的《會聚:第10號》等部分現代派藝術大師的抽象作品。
對于寫實作品,兒童對作品的理解受到他們已有的經驗的限制,所以在欣賞過程中不必要求孩子的理解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完全一致。教師在選擇這類作品時要注意內容與幼兒生活經驗的接近,動物畫是兒童比較喜歡的類型。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牧牛圖》、吳作人的《熊貓竹石圖》等。
還可以為兒童提供一些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具有較強情感表現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識別,又在色彩、線條、造型等繪畫語言方面有突出的特點,兒童在前兩部分欣賞中所獲得審美經驗會在這部分欣賞過程中得到發(fā)揮和檢驗。如中國傅抱石的山水畫,吳冠中的線條畫,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修拉的《大碗島上的星期天》,盧梭的《叢林組畫》等作品。
三、在發(fā)展繪畫技能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之間尋找平衡
我們說在繪畫活動中教給幼兒簡單的技能技巧和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統(tǒng)一而非矛盾的。兒童的創(chuàng)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活動的目標強調運用造型、色彩、構圖等要素進行平面表現,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過程。對較小年齡班的兒童來說老師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這種示范不是簡單注入式的而是在游戲性的練習活動中逐步實現的。
例如在小班《好吃的櫻桃》活動中,需要教師提供一些支持和引導。教師提供畫好櫻桃柄的作業(yè)紙,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鞏固一一對應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低齡幼兒解決構圖困難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指導用語:“用我們的手指,輕輕地親一下紅顏料,然后再親一下紙,注意要親在櫻桃柄的下面,給盤子里填好櫻桃后別忘了要用桌子上的小毛巾擦擦手。”教師指導時注意提示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手指點畫出大小不同的櫻桃,點按不動然后輕輕提起。這樣幼兒在有背景的紙上進行添畫,一方面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畫獨特的美感同時可以通過接觸初步感受宣紙獨特的質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延伸類似的“漂亮的梅花”“紫色的葡萄”等手指點畫活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