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17:21
幼教網整理了幼兒園藝術類論文《讓幼兒在泥塑活動中體驗快樂》,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幼兒泥塑活動,是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還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泥塑活動是很有必要的。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我在引導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和進行泥塑活動的創(chuàng)作中,采取了一些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方法。
一、激發(fā)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感興趣時注意力集中,感知力最強,掌握知識技能最快。興趣是幼兒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并不是被動地接受環(huán)境的刺激,他們有一種不自覺的,自內部指引的,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地吸取環(huán)境中的印象和文化模式。根據這一點,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泥塑的狀態(tài),我們組織帶領幼兒參觀泥塑作品,幼兒被其古樸、豪放的風格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工藝之美所吸引,并激發(fā)起幼兒主動嘗試的欲望。
二、適宜的環(huán)境、游戲的形式是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良好途徑。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怎樣的環(huán)境就能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們在班上,陳列了各種各樣的泥塑欣賞作品,有名家的,也有老師和小朋友的,甚至還有家長制作的。輕松愉悅又充滿美感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操作經驗。
陳老先生說過“游戲的直接用途雖只是尋求快樂,而間接的用處則更大。”在泥塑活動中我不失時機地以游戲形式向幼兒滲透感興趣的泥塑技能。在實踐中,我采取了泥塑活動游戲化的方法,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在玩,在與泥做游戲。例如,在捏《動物園》時,我布置一個有情節(jié)的動物園背景,我當飼養(yǎng)員,讓幼兒進行參觀,并根據幼兒的要求,捏出各種形態(tài)不同的動物,如熊貓、大象、兔子等。使幼兒即感到新鮮,又產生了好奇的心理。在我的帶動下,幼兒爭著向我提出:“老師,小鴨子是怎樣捏的,你給我捏一個吧。”“老師,我想學捏小熊。”“老師,我想學習捏小狗。”看著幼兒求知欲如此強烈,我及時啟發(fā)他們:小動物都是什么樣的,你們仔細看一看,它們有哪些區(qū)別,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要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動物,一定要掌握幾個要點,揉團、捏扁、壓平,粘合時手要用點力。幼兒認真地聽著,用心地操作著,很快便學會小鴨、小雞、小熊、小狗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制作方法,成功的喜悅掛在他們那稚嫩的臉上。我深深感到:當泥塑活動像游戲一樣對幼兒充滿誘惑時,幼兒的泥塑靈感就將被激發(fā)出來。
三、家園配合,共同開展泥塑活動。
家庭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huán)境,幼兒泥塑活動在家庭中進行,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在一日活動結束后,給幼兒布置任務,使家長和幼兒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作品。這樣不僅加強訓練了幼兒手工技巧,又促進其懂得與別人配合,互相合作。共同促進父母與子女的感情。
泥塑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匯總,對培養(yǎng)幼兒技能技巧,幼兒素質,開發(fā)幼兒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這需要教師去探索、發(fā)掘。讓泥塑這一古老的民間工藝在下一代孩子身上重放異彩,使其真正成為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