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26 21:10:41
讓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教師往往采用的方法是不理睬、忽視、茫然應付一下等,致使有價值的球在瞬間丟失。就像上述案例3,孩子們在第一次探索騎馬的方法后,琪琪堅決不肯上來再騎的原因就是“我太累了”,如果教師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教育的契機,那教師就會請孩子說一說是什么原因這么累,或者等其稍作休息后再請其表演,從孩子的累中捕捉契機,生成精彩。
4、缺少相應知識
豐富的知識是是教師拓展教學,豐厚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就象上述案例4,由于教師對“是不是真的有蚊子不吸血”不能肯定,對幼兒的回答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就模糊地回應了一句:“可能是剛生下來的,請坐下!”這不僅易讓孩子們形成錯誤概念,還中斷了幼兒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心中了解“雄蚊是不吸血”這個科學知識,那我想教師就能夠沉著地回應孩子,掀起教學的小熱潮。
反思與策略:
1、善于學習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教師的智慧源于自己淵博的知識、勤于反思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善于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教師要善于反思,多用批判的眼光,把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作反思的對象,從目標、過程、師幼互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的利用、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策略等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思考。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的嶄新呈現(xiàn)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多次“推銷”自己的成功保障,那就是誰能夠每天學習每天寫一遍教學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梢妼W習與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
2、轉變教育觀念,確定幼兒的主體地位。
怎么樣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映射著教師的教育觀念。葉瀾教授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xiàn)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nèi)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chǎn)生交互影響,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要尊重幼兒,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師幼雙方要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尊重接納幼兒的想法、感受、行為。善于用眼睛去捕捉活動中的點點滴滴,善于用耳朵去傾聽來自孩子不同的聲音,善于用心靈去感受、去思考活動的精彩和困惑,將幼兒的學習放在一個開放化的廣闊教育空間,真正體現(xiàn)《綱要》精神: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3、捕捉動態(tài)資源,調(diào)整預設方案。
課堂生成的動態(tài)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fā)性,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fā)現(xiàn)、捕捉、利用這些資源,取其精義,并將之融入教學過程。就像案例“雞蛋變大了”中,男孩的發(fā)現(xiàn)是教師沒有預計到的,但是透過凸出來的水瓶子看雞蛋變大了是事實存在的,此時,如果教師不被“死”教案限制,恰當引導幼兒探討:你怎么發(fā)現(xiàn)雞蛋變大的?然后再組織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給幼兒提供充分表達、探究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肯定幼兒的探索又可以將捕捉的信息發(fā)揮出教育價值。因此,教師不要死抱“預設”,而要以智啟智,善于抓住契機,對來自幼兒中的動態(tài)課程資源巧妙利用加以整合,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因為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豐富的生活體驗、奇思妙想和大膽的探索往往是課堂中的智慧之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